作者介绍:
菲利普·鲍尔 ,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是一位英国科普作家 ,分别在英国牛津大学和布里斯托尔大学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 。鲍尔曾在世界科学期刊《自然》杂志担任编辑超过20年 ,目前仍是《自然》的顾问编辑 。他还是《自然-材料科学》(世界科学期刊) 、《化学世界》等杂志的专栏作家 。他撰写的文章见于《纽约时报》《卫报》《金融时报》《新科学家》等世界著名媒体 。
鲍尔著有多部科普作品 ,获得了很多奖项和认可:
《远超古怪》(Beyond Weird ,有关量子力学的科普书)被《物理世界》杂志选为2018年度图书 。
《为第三帝国服务:希特勒与科学家的拉锯战》(Serving the Reich: The Struggle for the Soul of Physics under Hitler)入围英国皇家学会2014年度科普图书奖决选名单 。
《优雅的方法:十个优美的化学实验》(Elegant Solutions: Ten Beautiful Experiments in Chemistry)获英国科学史学会2007年度科普图书奖(该奖每两年颁发一次) 。
美国化学学会2006年度James T. Grady-James H. Stack奖(James T. Grady-James H. Stack Award) ,获奖理由为向大众解释和传播化学 。
《预知社会》(中文版书名 ,Critical Mass: How One Thing Leads to Another)获英国皇家学会2005年度科普图书奖 。
《明亮的泥土:颜料发明史》(中文版书名 ,Bright Earth: the Invention of Colour)获英国技术史学会2003年度Sally Hacker奖 ,另入围美国书评人协会奖(美国图书奖)决选名单 。
《设计分子世界》(Designing the Molecular World: Chemistry at the Frontier)获美国出版商协会1994年度新书奖(化学类) 。
内容介绍:
2017年夏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科学家从菲利普·鲍尔的肩上取下一小块组织 ,用这些组织的细胞开展了一项特殊的实验 。8个月后 ,这些细胞发育组装成了一个迷你大脑:细胞的种类不仅从皮肤细胞转变成了神经元 ,而且细胞之间还形成了大脑中那样的神经连接 ,能够传递神经信号 。
随着干细胞 、基因编辑 、体细胞克隆 、组织工程等技术的发展 ,这类看似只可能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的情节正在或即将成为现实 。在《如何制造一个人》中 ,菲利普·鲍尔回顾了人类认识和改造生命的历史 ,并引领读者去领略这一领域当今前沿的进展:创造各式各样的迷你器官并把它们组装起来;用猪作为器官工厂 ,生产可供移植的;通过3D打印的方法打印组织甚至器官;见证中国科学家创造出世界上首例体细胞克隆猴……
在增进人类对生命的理解的同时 ,这些领域的科学进步也在塑造着文化和社会 。从小说《弗兰肯斯坦》到《美丽新世界》 ,从电影《黑客帝国》到艺术作品“猪的翅膀” ,作者引用文学 、艺术 、电影等诸多领域的例子 ,展示了科学是如何影响文化和社会风潮的 。
科技的进步不仅会惠及人类的健康 ,同时也可能带来前所未见的社会 、伦理和哲学问题:是否应该允许创造人和动物的嵌合体生物?胚胎发育到什么阶段时就应该被视作一个人?对于培育出的有感知能力的迷你大脑 ,我们应该承担道德责任吗?当人脑可以被计算机充分模拟时 ,人与非人的边界在哪里?对于这些问题 ,作者都以优雅的笔触逐一进行了探讨 。读完这本书后 ,你对人体 、人性以及生命科学的理解将会与此前截然不同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