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朝的 武学 是什么意识
“武学”是一个历史性很强的概念,历经以下所指:1. 原指中国古代的军事学校,始于王安石变法,其提出学校教育要“求专门,兼文武”,在东京设立武学,教授军事知识,以唐前七种兵书为《武学七书》,即七种主要教材。又设武学博士等官,“掌以弓马武艺训诱学者”。乾道七年(1171年)七月庚寅,诏武学该赴解试人,以五十人为额。淳熙五年(1178年)置武学国子员。其后庆元五年(1199年),诸州州学置武士斋舍,按其学生武艺而选任官员,闲时耕种,“籍在官荒田,以备饩廪”,但此制过了不久便废止了。明朝曾设置过武学,但并无定制,迅速被废。后清朝只设武举而无武学。2. 与“技击”、“武艺”、“武术”等概念似同但又包含对其内在规律及形而上属性和特征的探讨,甚至包括传统哲学、医学、兵学对“武术”滋养的思考。即不仅包括武“术”,同时包括武“道”的内容。金庸武侠小说每每谈到武林泰斗级高手,不会评价他的“武术”水平,而是说他的“武学”造诣。这与金庸先生历史学家的学术背景及其对“术”和“道”兼重的态度是分不开的。孙禄堂先生亦执此概念,通过他留给世人的著作《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太极拳学》以及他提出的“武学与文学一理”可以看出他不满足于“术”的文化定位,主张将“武术”提升到“学”的品位上来,以致于孙剑云先生将他的著作合编时,定名为《孙禄堂武学录》,看来剑云先生是完全领略孙禄堂先生此理念的。此概念约出现于清末,但无论怎样包括“术”以外的东西,这个概念始终是以武“术”为核心、根本和主体的,其研究广度和深度受当时学术背景所限。3. 是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学科概念,是在现代科学和社会背景下对第二个“武学”概念的阐释,是在现代科学和社会背景下习研(不仅是研究,又区别于研习)第二个“武学”概念习研的内容。也就是说,我们在构建一门现代学科,从教育、体育、运动、技击、社会、哲学、医学、生理等多角度对包含武“术”和武“道”在内的“武”这一多元文化现象进行无限横向扩展和纵向深入的研究。武“术”仍是其核心和根本之一,但已不足以为主体。 中国古代的军事学校,始于北宋。 庆历三年(1043)五月,宋朝廷置武学于武成王庙,并以阮逸为武学教授的情况看,可以非常肯定地说,宋朝廷在此期间,是在极力从事于建立并完善一种武官选拔制度。 然而,事与愿违,武学并不那么具有吸引力,没有人愿意入学充当武学生。对此,身为参知政事的范仲淹上疏皇帝道:“国家兴置武学,但却苦于无人愿意入学,长此下去,只怕敌国认为我国没有英雄。不如下令取消武学的名义,如果学生中有喜好兵法者,可由本监官员做保,让其秘密地去读兵书。”于是,中国(或许也是世界上)第一所专门培养军事人才的学校——武学只存在了90 余天,就被迫结束了自己的使命。 王安石变法时,再次提出学校教育要“求专门,兼文武”,在东京设立武学,教授军事知识。乾道七年(1171年)七月庚寅,诏武学该赴解试人,以五十人为额。淳熙五年(1178年)置武学国子员。其后庆元五年(1199年),诸州州学置武士斋舍,按其学生武艺而选任官员,闲时耕种,“籍在官荒田,以备饩廪”,但此制过了不久便废止了。 后清朝只设武举而无武学,可以说为近代中国军事落后埋下了祸根
2、我想学习形意拳,看了《孙禄堂武学录》但是不知道怎么练,里面有很多拳学比如:形意太极学,形意两仪学。
应先练什么,后练什么?需要注意什么?
3、明年高考后想去学一门内家拳,我是去武当山好还是去陈家沟好
顺便介绍一个能学到真功夫的地方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