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一、人间食色 至味清欢
天气越来越热之后,我就变得特别贪吃,总想吃点有味道的,特色小吃。回想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在重庆的大街小巷,酸辣粉、火锅、小面、烧仙草,烧烤……感觉整个夏天都是吃吃吃,味蕾总不停歇,那是记忆中的味道啊。
而看了这本梁实秋先生的《人间食色,至味清欢》,更惹起了我的馋虫,恨不能钻进书里吃起来。
一个作家从哪里出生,在哪里长大,故乡对他的影响会是一生一世的,故乡的风景、人文,还有食物,有很大概率会成为他笔下的文字,
就像我之前看的汪曾祺老师写的关于江苏高邮,他家乡的各色美食,家乡话、风土人情等等,而梁实秋先生在北京长大,自然会写到许多北京的地道风味,像北京烤鸭、冰糖葫芦、豆汁儿,吸引得我多想去一次北京,去他写的地儿,亲自尝一尝。
美食能抚慰人心,美好的文字也是。每每晚上读起这本书,便感觉生活还是如此有趣味的。梁实秋先生也像我们普通人一样嘴馋,从他的文字里我能可以看出来,他也是一枚“吃货”,不仅会吃,还会写,不仅会写,他还用他了解的一切进行归纳总结,把好吃的写得让人垂涎三尺,让人感觉他就仿佛坐在我们面前,一边吃一边介绍着这些食物背后的。
无论是写记忆中家乡的味道,还是异域食色,无论是有名的酒庄茶楼,还是农家小菜、地方小吃,他都能娓娓道来,无偏无颇。隐藏在美食背后的不仅仅是舌尖上的味道,更是记忆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文化的味道。要想把生活过得热气腾腾,不仅要爱吃,更要懂吃、会吃。
随着年龄渐长,七零八碎不如意的事情,日渐多了起来,曾经以为自己的梦想是星辰大海,可能我们最后连自己家门口的超市都懒得去,成为了宅男宅女,面对着家徒四壁,而山河远阔,人生苦短,不如一碗人间烟火,不如所爱的人就在身旁,坐一桌美食,感受人间百味。
二、梁实秋:闲,要有滋味;忙,要有价值
有人说:“假如人生本来像戏,结婚典礼便似‘戏中戏’,越隆重则越像。”
有人曾在阡陌螺旋,山林吐月的雅舍间写下:“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有人写尽人生百态,世间小事,想到什么写什么,再微小的事物都能有所感悟。
他就是梁实秋,集幽默与优雅于一身的男人,像花儿一般在平凡的世界兀自精彩地活着。“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地一个好朋友。”显然,梁实秋就是花一样的男人。
闲暇处才是生活
人类最高理想应该是人人能有闲暇,
于必须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
有闲暇去做人的工作,
去享受人的生活。
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
闲暇处才是生活。
人生不过如此
人生,不过是一段来了又走的旅程,
有喜有悲才是人生,有苦有甜才是生活。
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
好好地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
有时候,只要把心胸敞开,快乐也会逼人而来。
快乐是一种心理状态。内心湛然,则无往而不乐。
快乐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转为烦恼。
人生贵适意,在环境许可的时候是不妨稍为放肆一点。
人生不过如此而已。
简单 安静 从容——像梁实秋一样雅致生活
“雅舍”之陈设,只当得简朴二字,
但洒扫拂拭,不使有纤尘。
一个正常的良好的人家,
每个孩子应该拥有一个书桌,
主人应该拥有一间书房。
我有一几一椅一榻,
酣睡写读,
均已有着,
我亦不复他求。
.清茶最为风雅。
“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此有涯之生”?
简单、安静、从容。
心守一事去生活
花是要自己亲手培养,
看着它抽芽放蕊,
才有趣味。
人的身与心应该都保持清洁,
而且并行不悖。
一个人如果达到相当年龄,
还不失赤子之心,
经风吹雨打,
方寸间还能诗意盎然,
他是得天独厚,他是诗人。
没有闲事挂心头,
应该算是幸福的。
心守一事去生活。
人间有味是清欢
我常觉得,
我们中国人的吃,
不可忽略的是我们的家常便饭。
苟烹调得法,
日常食物均可令人满足。
北平的酱菜,
妙在不太咸,
同时又不太甜。
夏天喝酸梅汤,
冬天吃糖葫芦,
在北平是不分阶级人人都能享受的事。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人间有味是清欢。
三、“清欢”与“浊欢”
因疫情关在家里的几个月,每天上网的时间比平时多了几倍,搞得右上臂很不舒服,但还是沉醉于浏览网页、看电影、看戏、听名校名师讲课、在上码字,觉得买菜、做饭、做家务是极不愉快的事情,实在是抱怨肚子隔一段时间就咕咕乱叫得让人心烦。
有时候也问自己,你就不能好好地做点美味犒劳一下自己吗?你就不能养点花、种点草美化一下居住环境吗?你就不能和别人说点家长里短的事情寻点开心吗?你就不能和小公园里那一群嗨翻天的女人一样乱舞一回吗?干嘛每天要想一些无用的、不着边际的事情呢?
没办法,管不住自己。人跟人不一样,别人有别人的“清欢”,我有我的“清欢”,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看到林清玄的散文《人间有味是清欢》,林清玄说:“‘清欢’是什么呢? 清欢几乎是难以翻译的,可以说是‘清淡的欢愉’,这种清淡的欢愉不是来自别处,正是来自对平静疏淡简朴生活的一种热爱。 当一个人可以品味出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在路边的石头里看出了比钻石更高贵的价值,或者听林间鸟鸣的声音比提笼遛鸟更感动,或者静静品一壶乌龙茶比起在喧闹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灵……这些就是‘清欢’。”在林清玄看来,李白、杜甫、文天祥、纳兰性德、王国维都是享受不了清欢的,太执着于某一种东西,心灵始终处于动荡激烈的状态,无法享受那种平静安宁的愉悦。照此说来,鲁迅也是享受不了清欢的,“我以我血荐轩辕”“横眉冷对千夫指”,太执着于“治病救人”,怪不得和写《雅舍小品》的梁实秋不对付。
在林清玄看来,清欢是一种古典的享受,现代人的欢乐是一种“浊欢”,他说:“ 生活在现代的人,差不多是没有清欢的。 ”“ 现代人的欢乐,是到油烟爆起、卫生堪虑的啤酒屋去吃炒蟋蟀;是到黑天暗地、不见天日的卡拉OK去乱唱一气;是到乡村野店、胡乱搭成的土鸡山庄去豪饮一番;以及到狭小的房间里做方城之戏,永远重复着摸牌的一个动作……这些污浊的放逸的生活以为是欢乐,想起来毋宁是可悲的。为什么现代人不能过清欢的生活,反而以浊为欢,以清为苦呢? ”其实,吃烧烤、乱唱、豪饮、赌牌并不是现代才有的东西,只不过趣味不同罢了。林清玄大概是有一点文人的清高吧,他引用清朝画家盛大士在《溪山卧游录》中说的:“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自是第一流人物。”“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是东晋隐士陶弘景的诗,隐士往往是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 清高的文人往往也是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所以才把人家的欢乐看成“浊欢”,自诩自己是“在污浊滔滔的人间,也能找到清欢的滋味”的“第一流人物”。
从文中看出,林清玄是很服膺苏轼的,因为毕竟是苏轼第一个说出“人间有味是清欢”的嘛,但苏轼的可爱之处在于不仅能享受“清欢”,也能享受“浊欢”,否则世上哪里还会有“东坡肉”呢!
“清欢”也好,“浊欢”也罢,关键在于一个“欢”,“欢”比“苦”好。人有千千万万,欢也有多种多样,这才是人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人间有味是清欢梁秋实mobi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人间有味是清欢梁秋实mobi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