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一、被伤害与侮辱的人们内容简介
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位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以其深刻洞察人性的笔触创作了众多经典作品,其中《被伤害与侮辱的人们》尤为引人深思。这部小说聚焦于资产阶级冒险家瓦尔科夫斯基对社会底层人物的无情欺凌,特别是对两位柔弱女性的残酷对待,从而揭示出两个家庭悲剧的根源。
瓦尔科夫斯基公爵的管家伊赫缅涅夫,尽管尽心尽力地辅助公爵打理家业,却始终未能得到公爵的认同与信任。两人之间的矛盾逐渐升级,最终导致公开的冲突和法律纠纷。瓦尔科夫斯基为了彻底摧毁伊赫缅涅夫,竟将他仅有的一座田庄据为己有,同时策划让自己的儿子阿辽沙与富家女卡佳结婚,这使得痴情于阿辽沙的管家女儿娜达莎遭受无情抛弃。
斯米特老人一家的遭遇同样悲惨,他的女儿因公爵的诱惑私奔,却不幸遭遇欺骗和掠夺,家庭破裂,一贫如洗。她的女儿涅莉也因此生活无依,被抛入社会的底层,最终在贫困与疾病中凄凉离世。《被伤害与侮辱的人们》通过这些人物的悲剧命运,展现了社会不公与人性的冷酷,令人震撼。
二、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讲了一个自私的恶棍瓦尔科夫斯基公爵伤害了两个家庭,导致自己诱拐的女人、女人的父亲和自己的女儿相继惨死,被伤害的另一个家庭,也差点走到父女反目、家破人亡的境地。公爵年轻时勾引了一个富翁的女儿,通过这个单纯善良的女人,盗取了富翁的钱财,从而导致富翁破产。他和女人私奔生了孩子后,又遗弃了这对可怜的母女。因为私奔导致这一对父女反目,女儿在贫病交加中,直到断气前仍未得到父亲的原谅。而这个可怜的老父亲,也在不久后孤独的病死在街头。他们的孤女,在相继失去母亲和外公,几乎要落入到淫窟时,也未得到那个公爵父亲的救助。
对于公爵来说,他的女儿、儿子算得了什么,对于他而言,哪有什么亲情,这些都不过是为了实现自己自私自利生活的工具罢了。
与公爵相对的,文中的我、伊赫梅涅夫夫妇、娜塔莎、内莉都是善良的人,他们都有道德操守,有对真善美的追求。虽然,娜塔莎因为头脑发热而为所谓的爱情而私奔,一度把父女关系搞得很僵。而自尊心很重的伊赫梅涅夫,又在被侮辱伤害导致的恼怒和爱女心切的宽恕中挣扎。但是,大家都是善良的人,最终原谅了彼此,达成了和解。
内莉在幼小的年龄里,经历了无数的人生困苦,从对人本能的戒备中,也逐渐敞开心扉,融入到了伊赫梅涅夫家。不幸的是,年幼的内莉最终还是去世了,但是临死前她也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
不过,那个可恶的公爵就这样逍遥快活没有应得的下场吗?
三、《被侮辱与被伤害的人们》
在看这本书前,听很多人推荐过他的书,所以认为是很有深度的。在整本书的第三部分第十章之前的内容,感觉有点失望,很诧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不至于如此吧?可读性虽然高,但感觉没什么深度,只是一本故事书。至到看到了第十章,脑中就像闪过什么东西,有惊喜、有茫然、也有震撼,几段话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真的耐人寻味,还有那句“道德越是高尚,其中的利己主义成分就越多”,够我嚼很久的了。比较引人思考的如以下几段话:
1. 渐渐地他开始自由发挥,提出了一种无可厚非的怀疑论观点,认为在我国,而且不论在哪个国家,文学界谁也不会具有正直谦虚的美德,只会“互相泼污水”,尤其是在书刊征订开始的时候。我暗自觉得,亚历山大·彼得罗维奇甚至有一种倾向,就是他对于任何一位正直真诚的文学家,就因为他正直、真诚而把他看作傻子,至少也是看作糊涂虫。不言而喻,这种见解是直接来自亚历山大·彼得罗维奇的过分天真。
2. 文明发展过程中的某些条件不是削弱,而是加剧了“人的兽性特征”。而善良人们的忍耐和美德有时会成为对恶人胡作非为的纵容。
3. 突然,我有了一个完全正确的想法,因为我从来不会惊慌失措,总是镇静自若:我想,如果我把钱给她,说不定反而会使她陷于不幸。我会剥夺她完全因为我而成为一个不幸的女人、并因而终生诅咒我的那种快乐。请相信,我的朋友,在这种不幸中有一种令人陶醉的无上快乐,那就是意识到自己完全正确,宽宏大量,完全有理由把欺负自己的人斥为无赖。当然,这样一种愤怒中的快乐只有那些具有席勒天性的人才会有,——后来她也许没有饭吃了,但我相信她是幸福的。我就是不愿使她失去这样的幸福才没有把钱给她。这样也就说明我的信条是正确的,一个人的宽宏大量越是耸人听。
4. 现在就有一句俗话说‘傻人有傻福’,最愉快的事情莫过于和傻子在一起,对他们随声附和,这样有好处哇!您不要对我有看法,说我看重世俗偏见,循规蹈矩,追求地位;我看到我是生活在无聊的人们之间,不过与他们相处暂时还挺愉快,我对人们随声附和,表示我全力支持他们,到时候我会首先抛弃他们。你们的一切新思想我都知道,不过这些思想从来不曾使我感到羞愧,没有必要。我不懂什么叫良心的谴责。只要对我有好处,我无所不为,我们这样的人多得不可胜数,我们也确实活得很好。世上的一切都会毁灭,只有我们永远不会毁灭。从世界存在的那天起,我们就已经存在。整个世界都会沉没,可我们总是能浮上水面。顺便说一句:您只要看看,我们这样的人多么富有生命力。
5. 从人的天性来看,这是永远不可能的,要是有一天,人人都把自己的全部实情写出来,所写的不仅是他怕对别人说,而且无论如何也不会对别人说的东西,不仅是对自己最好的朋友也怕说,甚至对自己有时也不敢承认的东西,——那么这个世界上就会臭气熏天,我们所有的人一定会窒息而死。
每段话都需要咀嚼很多遍,一遍遍思考,是否正确,似乎没有道理但又不知道如何反驳,非常惊喜看到新角度的思想。
书中的几个人物也非常鲜明,整本书是从瓦尼拉为第一视角去叙述的,书中瓦尼拉也是名作者,有时候会产生错觉瓦尼拉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子吗?对于他,感触最深的是对娜塔莎感情的隐忍,快要成为自己未婚妻的人要和另外一个男人离家出走,在娜塔莎和阿辽沙的感情路中充当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这是对于爱的人才会有的行为吧?“我甘愿为你付出,哪怕是你与其他人,只要你幸福,只要你需要我。”
在开篇介绍娜塔莎和阿辽沙的爱情故事时,也做出过评价,只想用以下这段话来概括他们俩的爱情—— “一位妈宝男有一个非常相爱的女朋友,两个人遭到双方父母的阻拦,在做抗争的时候认识了父母看中的“儿媳妇”,本着拒绝的态度去和她谈话,没想到产生了爱意,又不愿直视自己内心,两方都不想失去,就开始为自己的行为找自欺欺人的借口。而女朋友则是义无反顾的要和妈宝男在一起,不惜离家出走,不论妈宝男做了什么令人伤心的事情,都能很好的给他解释并且责怪自己没做好(被pua)。女朋友最后因为挑拨忍受不了侮辱主动提分手,给了妈宝男一个不用做选择的机会,妈宝男顺势和女️二在一起了。”
故事的结局也非常狗血,卡佳作为第三者,也说服娜塔莎放弃阿辽沙,认为自己才能给阿辽沙幸福。百思不得其解,阿辽沙的性格非常软弱,没有担当,遇事逃避,何以让两位女士如此?而娜塔莎对待感情的迷失自我,也让人感到愤怒。斯米特和伊赫缅涅夫都经过同样的事情,女儿喜欢一个不该喜欢的人,都选择了离家出走。不一样的是斯米特在女儿死之前原谅了她,却没来得及看她最后一眼。而伊赫缅涅夫能及时看清自己对于女儿的父爱,心疼娜塔莎,早早原谅她。公爵的内心太肮脏,阴暗,一位极度自私的父亲,对娜塔莎的一切侮辱都是为了让儿子—阿辽沙与富有的卡佳结婚。对自己的私生女涅莉由她乞讨,被打骂,饥饿也不闻不问,涅莉真是个令人心疼的小女孩,倔强到至死也不去找父亲。
读完这本书后一直在回味书中的内容,不得不说陀斯妥耶夫斯在描写人性这块令人折服,书中的观点也能给人带来冲击。真的很惊喜读到陀思妥耶夫斯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被伤害与侮辱的人mobi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被伤害与侮辱的人mobi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