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春 《今天怎样做教师(今天怎样做教师 王晓春 在线阅读)

晓春 《今天怎样做教师(今天怎样做教师 王晓春 在线阅读)内容来自百度知道,未防止网站被判断未恶意推广网站,本文链接屏蔽。需要文中的下载链接,可以到百度知道搜索。

文章目录:

  1. 王晓春 《今天怎样做教师
  2. 今天怎样做教师 王晓春 在线阅读

一、王晓春 《今天怎样做教师

《今天怎样做教师》是2005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晓春。

《大夏书系·今天怎样做教师:点评100个教育案例(中学)》用100个教育案例总结出:光有良好的师德师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平。一问一答间,今天我们该如何做教师,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读者或有领悟。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文笔幽默、干净利落,每每令人捧腹。

目录:

第一部分 教师问题

  【案例1】我是不是太过严肃了? (1)

  【案例2】你会喜欢每一位学生吗?(4)

  【案例3】老师,难道你真的是为我们好?(7)

  【案例4】我恨学生!(11)

  【案例5】教师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个学科老师(14)

  【案例6】老师有两种(17)

  【案例7】优秀教师的生存状态(18)

  【案例8】一个女老师的悲哀(20)

  【案例9】教育一个顽童的故事(22)

  【案例10、11】两个关于背书的案例(27)

  【案例12】一个不自信的女孩(30)

  【案例13】善待“老鼠屎” (32)

  【案例14】一本书的较量(39)

  【案例15】我竟然威胁学生了(摘要) (43)

  【案例16】从拔草想到的(47)

  【案例17】我该如何教育这个厌学的孩子?(50)

  【案例18】如何帮她(54)

  【案例19】飞儿走了(58)

  【案例20】感激式教育(62)

  【案例21】班主任应该多一双眼睛(66)

  【案例22】学生在家嚎啕大哭(69)

  【案例23】悲壮(75)

  【案例24】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悲哀(节选) (80)

  【案例25】网友为何给打学生的教师说情?(摘录)(83)

  【案例26】如何克服班级管理中的“易发怒,易放弃”问题(86)

  【案例27】实习老师,你为什么受欢迎?(摘录)(89)

  【案例28】和学生签合同(摘录) (95)

  【案例29】诚信考试?(99)

  【案例30】班会课可以这样上吗?(101)

  【案例31】“我就这样做坏人,不做好人” (105)

  【案例32】初三学生的另类作文(108)

  【案例33】“老师,你有这么多钱时,也会跟我一样享受的”(111)

  【案例34】对学生此等话语,我将如何回答(114)

  【案例35】他不吃表扬(117)

  【案例36】关于德育的思考(119)

  【案例37】关于“走进学生的心灵”(123)

  【案例38】图书馆里的故事(127)

二、今天怎样做教师 王晓春 在线阅读

李清 发表于 2007-12-25 13:44:00

评了这么多案例,我总的感觉是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方法太简单了,而且多年如一日,变化不大,无非是一边“严管”,一边“奉献爱心”。严管不见效。就用爱心感动之,爱心感动不了,就更加严厉地管理之,再不管事,只好借家长的手“修理”之。……没棋了,剩下的只有牢骚、无奈和疲惫。而且工作方法越简单,教师越感觉劳累,因为低科技含量、低效率的重复劳动最磨损人的心灵。(2)

工作方法中主观印象的含量远远高于智慧的含量,二者严重失衡。(2)

教师遇到学生问题,很少假设多种可能,只作单项归因,而且对谁都这样归因。在更多的情况下,教师根本不问原因,甚至不想知道原因,只要你达不到我的要求,上来就管,就批。……与其说这是教育,不如说这是“管孩子”。(3)

学术问题只能用学术手段解决,行政管理只是帮助创造一些条件而已。(3)

案例研究的特点是“就事论事”。(4)

我们今天怎样做教师?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平。(4)

(《前言》)

我们每一个人,既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创造者。教师一方面需顺应现行体制,一方面也可以为改造这个体制出一份力。(3)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主要是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6)

教师的爱是一种关心,一种关切,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教师可以一视同仁地把这样的爱献给学生的。(6)

比爱更重要的是尊重。(6)

职业的爱是必须做到的,私人的感情是无法强求的。(6)

有些人的性格确实不适合当老师。(10)(比如生性刻薄,经常挖苦学生的教师)

“末位淘汰”几乎全看考试分数,正是这种办法,把许多不适合当老师而适合当“工头”的人留了下来,甚至还捧上了“优秀教师”的位置。(10)

面对不顺心的学生,重要的不是我们自己的感觉,而是他们的感觉。决定他们下一步如何行动的,不是我们的心态,而是他们的心态。(12)

明知故犯是学生的常态,“不知”而犯的错误在学生的错误中反而不占多数。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事事费力帮学生“分辨是非”了。(13)(即关键要解决问题)

学生距离“学习机器”越远,他的人性就越突出,于是就容不得老师“目中无人”了……有些好学生的生活质量可能反而不如某些差生——他们的“自我”消失了,他们需要戴着面具生活。(16)

我们到底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促进人与人的交流呢,还是通过人与人的某种关系(例如管理)来完成学习知识的任务呢?这是两条不同的思路。(16)(王晓春老师赞成前一条,事实是大多走第二条)

甘为他人当人梯,表面看起来很高尚,实际上不但贬低了自己的人格,而且巧妙地贬低了对方的人格(使对方成了一个利用别人的人)。(17)

我们需要的是现代人的师德、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工作方式。(19)(不能以“老黄牛”的方式“拼体力换质量”)

教师的生存状态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我们民族未来的生存状态,因为教师的生存状态不可避免地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21)

不问“为什么”,只问“怎么办”,不想研究问题,却想解决问题,这是目前相当多教师的思维方式。(25)

(缺乏研究支撑的教育方式)虽然并非对症下药,但是毕竟有一些道理,碰到某些差生,就可能管事。(26)

转变差生的文章,我看了至少近二十年了,其中的大多数,竟然二十年如一日,还是那水平,变化的只是包装。(27)(可怕)

科学家遇到问题总是先提出几种假说,然后加以验证。认定某种结果只有一种原因,这一般都不符合实际,而且这不会导致继续研究,只会导致鲁莽的行动。(29)

教育有两种基本的思路:

一种是先确定一种方法,往全班学生身上用,成功了我就总结经验,不成功我就总结教训,再换一招。另一种是先进行个性化的诊断,然后根据诊断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法。……它只对某一类学生有效,甚至只对某个人有效。(31)(目前的国情可能只适用第一种)

工读学校存在的事实就证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只是浪漫主义的诗歌,而不是科学的结论。(34)

对于人们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进行道德谴责,我认为这本身就不够道德。(34)

用道德说教、道德煽情、道德施压来代替科学分析,是我国教育的痼疾,这与我们传统文化的泛道德主义有关。(34)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支配他行动的,是他的理念和思维方式(思维模式),一个人是决不会违背自己的思维模式的。(40)

我们会常常见到有些老师在不点小事上跟学生没完没了(甚至谁不这样就说谁“不负责任”),对大事却很麻木,这实在是应该扭转的风气。(42)

通情达理的老师才能熏陶出通情达理的学生(42)

认错型教育其实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注重的是教师的自我感觉:你认错了,我就消气了,即使你不改,我也“仁至义尽”了。

研究型的教育才是以人为本的。因为它注重的是对方的感觉,注重的是沟通和理解。(49)

习惯了简单思维方法的教师会瞪着眼睛把有用的信息筛掉,正所谓“视而不见,听而不闻”。(54)

多数人(中小学教师)的思维方式有两个明显而巨大的缺点:

一个是“感性色彩”。就是说,他们所说的,记住的,往往都是自己亲眼见到、亲耳听到的一些材料,很少进行横向的扩展性询问,更没有纵向的历史性的追寻。

第二个是缺乏逻辑性。只问“怎么办”,不问“为什么”。既然不问“为什么”,就不需要找理由,不需要找理由的地方当然也就不需要逻辑。(55-56)

追问和反驳是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思维方式。(56)

科学根本就不是从自我出发的,科学是从客观对象出发的。(56)

在人生总体设计上,我们要帮他找到学历教育和特长发展的结合点。(57)

能够适应学生的思维特点变换教学方法的教师极少,一般教师都是要求学生自己已经凝固多年的教学方法走,跟不上就说人家笨。(57)

我们只有真正了解了孩子是什么“材”,才谈得到“因材施教”。(57)

要想让失败成为成为成功之母,至少需要以下几个条件:

1、失败者保持信心,愈挫愈奋。

2、失败者接受了教训,确实找出了失败的原因。

3、失败者找到了通向成功的新路。(60)(三条缺一不可,否则失败只会降低信心,固化思维模式)

关爱本身不属于专业本领,谁都会的,只要有一颗善良的新。(65)

言和行果真能如此一致,教育就是太简单的事情了。(68)

学生做不到的事情,他为什么要做出承诺呢?这至少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被迫的,……第二种情况是学生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他承诺了自己实际上做不到的事情。(68)

一位外国教育家甚至说,没有必要让孩子认错,关键是帮助他改正。(69)

科学确实不是万能的。尤其在教育这个行业里,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人是有感情的,所以情感因素非常重要。(74)

我们不能光奉献生命,我们还要享受生命。(76)(享受阳光教育)

人必须学会安慰自己(“如果不能改变现实,就改变自己的态度”)(79)

大部分学生都是在想办法使自己满意,而不是让教师满意。(81-82)

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是无论现实情况如何令人沮丧,都坚定地朝着自己设定的方向前进的人。(82)

体罚确实常常是教师无能的表现,但是禁止体罚并不能使他从“无能”变成“有能”,禁止是“禁”不出能力来的,无原则地帮腔说好话也“夸”不出他的能力来。(86)

教师把心理问题错看成品德问题、纪律问题,这是目前多数教师的习惯思路。(97)

人为了生存,必须进行自我控制。(97)(但不能控制得过火,超出心理承受极限)

教育,本该提升每一个孩子的精神境界。(103)

“内在动机意味着我们为了快乐做某事,而不是为了我们能获得什么或完成他人的目标和期望的结果。”(《创设联结:教学与人脑》美-凯恩夫妇著)(103-104)

我们是教师,不是法官,不是批判家。(110)

当一个孩子知道家长已经给他准备好了一切时,他还有必要去奋斗吗?

放弃眼前的好日子去追求未来的好日子,一个孩子能有如此眼光和毅力吗?(113)

(学校道德教育)通常有这样几种方式:教条灌输式,检查评比式,榜样式,群众运动式,大批判式。

教条灌输式是让学生把道德训诫记住,背下来。

检查评比式,就是动用行政手段、奖惩措施,落实道德训诫和道德要求,“管”出道德来。

榜样式,就是树立样板,大力表彰模范人物。

群众运动式,就是搞各种活动,轰轰烈烈,热气腾腾,群情激昂,泪如泉涌。

大批判式,就是对我所反对的道德现象运用舆论压制,争取群众,搞臭其思想,孤立其人。(121-122)

强调外部干预,有可能削弱个人的道德内化过程,助长道德表演。煽情,有可能削弱道德教育中的理性和理智成分,助长盲从。靠群体威力,有可能削弱道德的个人主体性,助长随大流。(122)

理性的道德思维教育是我们德育的盲区。(122)

(走进孩子的心灵)大概有以下几个目的:1、了解他。2、理解他。3、影响他。4、控制他。(125-126)

身为教师,“教”字是躲不开的,又不能单纯“控制”,怎么办呢?就靠“影响”。

“影响”者,设计情境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是也。(126)

教育总有控制的成分,问题的关键是掌握火候。(126)

理解也好,走进心灵也好,都不是万能的灵丹妙药,都不可迷信。(127)(一个牙医可能不能理解牙痛的苦楚,但不妨碍治疗)

有时候人只需要一个提醒。(131)(别一本正经再而三的批评等,小事当大事)

我们的德育至今还是强调“集体化”的道德过多,而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很不够。(133)

热爱生活是热爱学习的前提和背景。(136)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帮助孩子“学会生存”。(136)

人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活得起劲呢?1、有乐趣。2、有成绩。3、有人需要我。(137)

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在梦中,对自己高度地不了解,完全没有自知之明。(139)

我们从来都是侧重让孩子记住我们对他们的要求,没有创造情境让他们“了解自我,了解社会”。(139)

教师阳光,才能使学生阳光。(142)

不是看不看小说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看、看多少、看什么书、怎样看的问题。(144)(教师不能把问题锁定错了)

信心来自实力。所以,我们帮助学生建立信心的时候,光有情感化的“赏识”是绝对不够的,还要切实帮助学生提高实力。

作为一个学生,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是最重要的实力之一。(146)

全面发展并不是均衡发展,门门功课优秀未必将来有创新。而且人的智力有多种类型,强迫一个人改变自己的智力类型,就是和大自然作对,那是“人定胜天”的思想在作怪。(149)

历史上有大成就的人多是偏才。(149)

我们之所以开设这么多课程,其实并不是要求每个人都把它们学出色(当然都能学好也不错),而是让这些课程来适应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149)

为什么有些学生思维能力强而考试成绩不好?这可能是因为他知识有某些漏洞;或者他长于思考而短于记忆,而我们的考试题目有很多都是考记忆力的。还有一些考试题目是技艺性的,比赛谁把老师教的方法用得最熟练。(151)

青春期的有些孩子,在某一阶段会“昏了心”的,十头牛也拉不回来,但是他们不会永远如此,他们会长大的。(182)

愚以为对“成功”要做具体分析,分析的起点是学生原来的基础。基础不一样,成功的标准就应该不同。(182-183)

学生成绩上不去有很多原因,情况非常复杂,绝对需要一个一个具体分析。(191)(不能简单归因)

学生整体生存状态不好常常是早恋的原因。很多学生都不是因为早恋而走向失败的,而是因为失败才走向早恋的。(192)

不找到孩子情感需要的源头,早恋是堵不住的。(194)

任何一个人对周围事物都必须同时具备两种能力:否定(怀疑)能力和肯定能力。(200)(一般人应该是肯定的一面多于否定的一面)

孩子究竟能学成什么样,需要请内行人来论证。(202)

人在何种情况下才会声称自己“迷失自我“呢?

第一种,从来就没有找到过“自我”,从来就不了解自己。

第二种,曾经有过比较明确的“自我”,但现在怀疑它了,否定它了,心灵成了空白。

第三种,其实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但是不敢承认,于是谎称“迷失”了。(206)

分类是科研的基本功,分类才能细化,才能找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223)

生存本身没有什么意义,但是每个人既然活着,就必须赋予它某种意义。(225)(人类为意义而生存,人类生存在意义中)

我们教育者有一个最基本的任务:帮助孩子找到他自己的生存意义。这是生命的支点,比一切学问和毕业证书都重要。(225)

以下几种生存方式是比较缺乏意义的:

1、按照别人(家长、老师)制定的目标和方式而生存。……

2、在封闭循环的圈子里打转,不能超越环境,不能超越自我。……

3、只为个人生存。(225-226)

有思想的孩子反而比没有思想的孩子危险。(226)(开始有点“哲学思考”了,但又想不通)

我们的教育就是这样,大家除了考试分数什么也看不见,本该家庭教育解决的品德问题推到学校,本该幼儿园、中小学解决的品德问题推给大学。……在应试的疯狂中,实际上我们教育每一道工序“制造”的问题往往比“解决”的问题还要多。(229-230)

调查就是解决问题。(毛泽东)(232)

家长和教师要注意孩子一般也有两个“死穴”。

第一个是,他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

第二个是,绝大多数孩子其实心里都明白,他不上学没有出路或者前途不光明。(236)

孩子最初的、最重要的烙印来自家庭,孩子生命的基调是由家庭奠定的。(238)

孩子都是首先家长管不住,其实学校管不住,最后才流向社会的。(238)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失误在前,社会影响“显形”在后。(238)

因因材施教,也要因材“施不教”。(241)(对有的学生,可能得让他们体验过了才能回头真正读书)

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的路不是我们教师、家长指定的路,而是适合他性格和资质的路。(242)

(教师可不可以对学生说尖刻的话?)愚以为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是可以的。

1、学生特别善于狡辩,主动挑衅教师权威时。

2、学生侮辱教师人格时。(245)

学生是敌人吗?不是,但是学生也生活在社会中,社会中人与人是有矛盾和争斗的,每个人都必须学会自卫。(245-246)

这种尖刻的语言,不能出圈,恐怕它最好符合以下几条标准:

1、决不能侮辱学生人格,不能搞人身攻击。

2、就事论事,不能翻箱倒柜。

3、在尖刻中,必须有智慧的闪光,要“聪明的尖刻”。

4、教师不失身份,不失态。(246)

努力去做一些注定要失望的事情(做每个学生的知心朋友),只能造成焦虑,造成不必要的自责,甚至可能造成“善意的虚伪”,这对教育工作没有好处。(248)

我们尊重学生,尽量理解他们(完全理解是不可能的,而且理解得过分,也是一种侵犯),努力爱他们,这就够了。(248)

教师在尊重学生选择的同时,也应该有自己鲜明的态度——既然学生可以选择,教师也可以选择;学生有主体性,教师也应该有。只有各自独立的人们之间,才会有真正平等的交流与合作。(252)

我们尊重每个学生的意见,不等于说各种意见就都彼此彼此,就没有好坏友劣的区别了,更不是说教师就不可以表达自己意见了。(253)

我们要小心任性的缺点披着“有个性”的外衣大行其道。(253)

王晓春 《今天怎样做教师(今天怎样做教师 王晓春 在线阅读)

更要注意的是,在法律和明文规定的纪律面前,是不可以讲什么“个性”的。(253)

我不喜欢智商比我低的人在事先知道答案的情况下考我。(郑渊洁)(263)

教育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弄不好它会压抑甚至扼杀人才的。(263)

敬畏孩子就是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未来。(264)

纪律本身不是动力,纪律不能给人带来智慧,纪律过严,还会压抑人的智慧。人类纪律最严的组织是军队,可是大家知道,真正的发明创造很少出现在行伍中。(270)

不存在这样的公式——纪律最好的学生=学习最好的学生。(270)

我还主张实行“底线纪律”,即只规定最基本的要求。纪律简单一点为好,省得大家天天盯着纪律,耽误了更重要的事情。(270)

“过度管理”(275)(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反思的地方)

我不是反对教育学生,我是反对“草木皆兵”,教育必须有重点,对学生的问题,必须区别对待,有的严管,有的宽管,有的不管,不管是为了更好地管。(276)

哲学常识告诉我们,大事和小事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如果校园里没有小事,那岂不等于说校园里也没有大事了吗?全都扯平了。(276)

“对工作对象的激情”与“对工作本身的激情”不是一回事。(280)

愚以为,科学精神在我国教育界,也从来没有生根。(281)

自知之明是在比较中产生的。(289)

如果你把应试当作重中之重,你当然会有意无意地轻视学生在课堂以外的表现,因为那些东西在试卷上是看不出来的。(290)

应试主义已经作为一种文化,一种思维习惯和心理定势,融化在我们的血液中,根子极深(老祖宗是科举主义),我们甚至难以察觉它的存在。(290)

(课堂)“乱”固然不好,压抑学生创造性同样不好,可怕的事情不止是一个“乱”字了得。(290)

自我中心者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目光短浅。(290)

你以为你看见的是事实?不错,是事实,不过是经你的思维模式筛选过的事实。(291)

都说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神圣的事业要求主持者有神圣的动机,至少也要有相对纯洁的动机;神圣的事业还要求教师的心灵较少污染,少一点眼前利益的考虑,少一点封建等级观念。(293)

教师的精神境界如果不能高出社会的平均水平,则我们民族的未来是很危险的。……学校必须学一些高于社会平均值的东西(甚至是某种“脱离实际”的东西),才能使未来的社会比现在更文明。(293)

教师就应该不断绿化自己的心灵,绿化的办法就是反思。(293)

你若想要利用一个人的恐惧心理控制他的言行达到你的目的,就一定要注意分寸。(298)

把教育大厦建立在“恐惧”心理的基础上,实在是教育者的耻辱!(298)

孩子对家长的亲情关键是一个“敬”字。……孩子对家长应该有感恩的心态。(302)

家长对孩子又依赖(期望式依赖),又专横;孩子对家长又依赖(寄生式依赖),又冷漠。(303)

学生有一个毛病,哪个老师厉害,就先完成哪个老师留的作业,这是可以理解的,趋利逼害是人的本能。(305)

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这是国家授权的。只要他不做违法之事,不做违规之事,不做违反教育原则之事,则他的言行就不能轻易地称之为“不民主”。(314)

我们不能用一个更大的错误去制止学生的一个小错误。(316)

“心平气和”只能说明您的态度比较正确,并不能保证您说的话正确,更不能保证一定解决问题。(319)

那些主张严厉、赞成体罚的老师,几乎都是软硬暴力的崇尚者,他们不是把适当的惩罚当作补充的教育手段,而是作为‘主牌“来使用的。这不是正路。(320)

班主任理应是“帅才”,放手让学生“自治”,是教育管理的正确方向,也是校长教师脱离苦海的“方舟”。(325)

“自治”要依据学生年龄不同,素质不同,人文环境不同,班风不同,小干部水准不同,教师素养不同而实行。(325)

我主张把学生的人际关系简单化,不要每个学生与其他学生都成为朋友(那会造成虚伪),而要求每个学生都遵守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底线)。(331)

(王晓春《今天怎样做教师——点评100个教育案例(中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今天怎样做教师王晓春mobi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今天怎样做教师王晓春mobi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mobi图书网
mobi图书网管理员

上一篇: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及其缺陷是什么(科技文明内容提要)
下一篇:求《绾青丝》全文加番外TXT!!谢谢!(绾青丝txt全集下载百度云(不要压缩包))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