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和大家未见,今天贝挪小编和大家介绍一下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对接。
天舟货运飞船与空间站核心舱哪个部位对接
天舟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分离,并绕飞至前向端口完成自动交会对接。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今天10点25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分离,并绕飞至前向端口完成自动交会对接,整个过程历时约4小时。
目前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组合体状态良好,后续将先后迎接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访问。
天舟二号完成绕飞,并对接于核心舱前向。接下来,核心舱与天舟二号组合体将静待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三号的到来。
天舟二号后续任务:
天舟二号作为空间站建设阶段货运飞船的首发船,入轨后历时8小时,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精准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不仅携带大量的航天员生活物资、舱外航天服、科学仪器等重要物资,还承担了空间站推进剂补加的任务,为中国空间站在轨建设做好后勤保障。
后续天舟二号还将进行两大试验,一是配合机械臂的转位试验,为后续的实验舱转位做一个先期的技术验证。一是配合航天员进行手动遥操作试验,对货运飞船自身的备份控制系统进行一个控制能力的验证。
天舟二号已与天和核心舱进行对接
天舟二号已与天和核心舱进行对接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5月29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并在约8小时后,与天和核心舱顺利实现自主快速对接。在这次对接中,天舟二号采用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对接了“全相位全自主交会对接方案”,将对接环节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对接的效率提升到了极点。
天舟二号已与天和核心舱进行对接1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继29日20时55分发射成功后,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于5月30日5时01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精准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整个过程历时约8小时。
所谓空间交会对接,是载人航天活动的三大基本技术之一,是实现空间站和空间运输系统的装配、回收、补给、维修、航天员交换及营救等在轨服务的先决条件,复杂度高、精准度高、自主性要求高、安全性要求高。自2011年11月以来,我国共实施了10次空间交会对接,圆满实现了首次无人/载人交会对接,并验证了在轨补加技术。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的此次交会对接,是我国在轨进行的第二次快速交会对接,和2017年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的快速交会对接相比,实现了新的技术升级。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天舟二号的抓总研制单位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了解到,相较于天舟一号,天舟二号增加了“全相位全自主交会对接方案”。“全相位”是指无论目标飞行器在入轨时和空间站的相对位置为1/4圈、半圈,哪怕整圈,天舟二号都可以最快速度或者在规定时间点实现对接,而不用专门根据空间站的位置来选择飞船发射时间,实现全天候发射。“全自主”是指从飞船入轨到交会对接成功,全程不需要人工干预,由船上控制器自主规划完成。天舟一号在远距离段需要通过人工辅助把飞船引导到距离天宫二号一定的位置,然后由飞船自主完成近距离交会对接。天舟二号增加了远距离自主导引,可以利用北斗导航的位置信息来实现远距离、全自主的'导航计算及其制导与控制。
天舟二号携带了航天员生活物资、舱外航天服及空间站平台设备、应用载荷和推进剂等,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后,转入组合体飞行段,将按计划开展推进剂补加和空间应用项目设备测试等工作。
天舟二号已与天和核心舱进行对接2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5月29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并在约8小时后,与天和核心舱顺利实现自主快速对接。在这次对接中,天舟二号采用了“全相位全自主交会对接方案”,将对接环节的效率提升到了极点。
此次,天舟二号的任务可谓是完成得十分圆满,但是,就在要准备发射的关键时刻,却遭遇了两次坎坷,导致发射任务推迟两次。但好在试验队员及时发现问题,始终保持着严谨负责的态度,在室外温度36℃,舱内温度却在零下183℃冰火两重天的环境之下,在火箭中摸爬滚打,排除故障,才得以让本次飞天对接任务完成。
天舟二号的顺利飞天与天和核心舱完美对接,再一次彰显了我国航天事业再进一步。对此呢,网友直赞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厉害了,我的国!辛苦了,我们的科研人员!”是的,此次天舟二号在发射途中,在天际划出的轨迹久久未曾消逝,就像是国家与科研人员为我们划出的一道希望的光。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5月30日清晨5时01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在成功发射约8小时后,中国航天器的“浪漫之吻”再度在太空上演,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顺利实现了快速交会对接,中国空间站时代的首单“快递”也就此派送成功!
交会对接是两个航天器(飞船、空间实验室、空间站等)在空间轨道上会合并在结构上连成一个整体的关键技术,是实现空间站、太空平台和空间运输系统的空间装配、回收、补给、维修、航天员交换及营救等在轨道上服务的先决条件。
我国是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太空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自2011年11月3日对接机构首次亮相以来,迄今为止我国共实施了10次空间交会对接,圆满实现首次无人/载人交会对接。
据航天 科技 集团五院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党蓉介绍,以往飞船的交会对接从发射到具备交会对接条件需要大约2天时间,过程中还需要大量的人工参与。而此次天舟二号与核心舱对接采用的是快速交会对接技术,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快”,整个过程历时仅8个小时左右,无需地面干预,就像无人驾驶 汽车 一样。
交会对接的提速无疑大大提升了中国空间站的各项保障能力。据航天 科技 集团五院的专家介绍,快速交会对接不仅可以缩短航天员在飞船狭小空间中滞留的时间,减少航天员不必要的体力与精力付出,同时也可以保证一些“时鲜货(比如生物制剂等)”尽快送达空间站。
在安全方面,如果空间站等航天器突遇紧急情况,快速交会对接可以迅速做出反应,向空间站提供各种急需的物资或救助被困的航天员。
在此前的交会对接环节中,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完成交会对接动作主要依赖地面测控,通过地面生成的轨道参数注入指令,货运飞船发动机的开机时长、开机点位都要依靠地面指令,这使得测控人员的压力很大。为了实现此次快速交会对接,科研人员通过把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交会对接中的各项信息植入软件,飞船在太空中能更智能、更快速地“随机应变”。基本上可以做到全天候、360度交会对接。
据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了解,除了飞船为快速交会对接做出了一系列的技术改进,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也为快速交会对接进行了大量优化设计。
据中国航天 科技 集团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透露,本次发射任务要实现货运飞船与天和核心舱的交会对接,需要将货运飞船发射到天和核心舱所在的空间轨道面,这样才能保证两个航天器顺利“牵手”,这就要求火箭必须按照预先计算好的时间,分秒不差点火升空,也就是我们说的“零窗口”。虽然长七火箭已经具备了“零窗口”发射技术,但为了更好地适应故障情况,提高火箭按时发射的能力,科研人员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上首次采用自动获取起飞时间进行入轨目标参数在线迭代修正技术,对飞行弹道、落点等进行评估,并分析不同工况、不同起飞时间对入轨精度和运载能力的影响,并通过大量的数字和半实物仿真,最终将精确到秒的“零窗口”拓展为120秒的“窄窗口”,也就是说,如果火箭起飞时间的偏差在2分钟以内,火箭就可以根据起飞时间自行修正飞行轨迹,进而保证货运飞船仍然能够进入核心舱所在的轨道面,提升了长七火箭对发射任务的适应性。
据航天 科技 集团五院的专家介绍,天舟二号货运飞船计划在轨运行一年。作为空间站的“储物间”,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既要保障航天员日常生活、工作物资随取随用,还要收纳各种废弃物、以及人体排泄物,并在离轨时坠入大气层一并烧毁。
此次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上共携带有160余件大大小小的货包,为方便航天员上天后取用、查找货物,天舟二号上配置了一套信息管理系统。每件货物根据不同用途都会粘贴一个标签,这个标签本身具备无线射频识别功能,使用RFID专用设备,就可以对一定范围内区域的货物进行识别。智能定位以后,就可以更便捷的找到货物了。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目前已知的天舟二号携带的货物中,不仅包括空间站推进剂以及各种空间实验设备、实验资料等“包裹”,还包括鱼香肉丝、宫爆鸡丁等未来航天员在轨生活所享用的“外卖”。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两套单件重达100多公斤的航天员舱外服,相信如此“重磅”的装备也必然会助力中国航天员在太空中创造不一样的惊喜。据航天 科技 集团五院的专家介绍,此次天舟货运飞船携带的物资可以供3名航天员在太空中生活3个月,这将创造中国航天员驻留太空时长新的记录,让我们期待他们的到来!
环球时报-环球网文昌报道 记者 刘扬 樊巍
“和舟共济”: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上演“太空之吻”
中新网北京5月30日电 题:“和舟共济”: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上演“太空之吻”
作者 郭超凯 薛英民
5月30日5时01分,在成功发射约8小时后,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完成了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在太空再次上演“浪漫之吻”。
空间交会对接是载人航天活动的三大基本技术之一,是实现空间站和空间运输系统的装配、回收、补给、维修、航天员交换及营救等在轨服务的先决条件,复杂度高、精准度高、自主性要求高、安全性要求高。为掌握这项技术,中国航天人前赴后继奋斗了近30年。
“万里穿针”神技再现
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的交会对接是中国在轨进行的第2次快速交会对接,“万里穿针”技术再现太空。与2017年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的交会对接相比,此次交会对接又实现了新的技术升级。
相较天舟一号,天舟二号增加了“全相位全自主交会对接方案”。中国航天 科技 集团五院专家解释道,“全相位”就是无论目标飞行器在入轨时和空间站的相对位置有1/4圈、半圈,哪怕整圈,“天舟”都能以最快速度或者在规定时间点实现对接,而不用专门根据空间站的位置来选择飞船发射时间,真正实现了全天候发射。
“全自主”就是从飞船入轨到交会对接成功,全程不需要人工干预,船上控制器自主规划完成。天舟一号在远距离段需要人工辅助把飞船引导到距离天宫二号一定的位置,然后由飞船自主完成近距离交会对接。而天舟二号则增加了远距离自主导引,飞船可以利用北斗导航的位置信息来实现远距离的全自主导航计算及其制导与控制。
换言之,以后天舟货运飞船造访空间站,这一过程中人只负责监视,整个交会和对接过程由“天舟”完全自主完成。
自控、手控两相宜
手控交会对接和自动交会对接是空间交会对接系统的“左右手”,互为备份,是系统可靠性的重要保障。因此神舟载人飞船从研制之初就按照不同的逻辑分别为两套系统设计了相对独立的系统。
尽管天舟二号是货运飞船,但也装备了手控系统,在货运飞船与空间站交会对接的最后平移靠拢段,手控是重要的控制手段之一,具备支持空间站内航天员进行手控遥操作实现前向或后向的交会对接或撤退撤离的能力。
一旦自动交会对接模式故障时,控制系统可以转为手控遥操作模式,空间站上的航天员可以通过“遥操作”,以遥控的方式“驾驶”飞船,实现货运飞船规避空间站或安全、准确地与空间站对接。
为保证系统整体可靠性,天舟货运飞船的自控与手控系统间通过设计不同的信息接口实现了相互故障隔离,但必要时又可以实现可靠的模式切换。
近三十年磨一剑
为了早日建成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前,中国航天 科技 集团五院502所科研人员就瞄准空间站建设必须的交会对接技术开始攻关。
至2011年11月,神舟八号成功完成了与天宫一号的两次自动交会对接。2012年6月,神舟九号在航天员刘旺的操控下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手控交会对接,标志着中国突破相对导航、制导、控制和交会对接相对测量敏感器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成为世界上第3个独立掌握交会对接的国家。
2016年,作为交会对接的一项必要相关技术,在神舟十号任务中验证了绕飞技术。2017年,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快速交会对接在轨试验圆满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近地快速交会对接的国家。
之后,研发团队用几年时间在自主性、可靠性等多方面对交会对接技术进行完善,至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对接,502所三代研发人员已经前赴后继奋斗了近30年。
随着天舟二号和天和核心舱首次“太空牵手”成功,中国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也迎来了新的 历史 阶段。(完)
现在知道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和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图片了吧,是不是特别容易理解呢。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