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时期的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资治通鉴简体12册,是一部规模宏大的历史著作,涵盖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到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的历史,共记录了1362年的历史事迹,并收录了司马光及其助手们的评论218篇,全书共分为294卷。
这本书的编纂历时19年,得到了刘攽、范祖禹、刘恕等人的协助。宋神宗对这部著作非常重视,亲自为其定名《资治通鉴》。该书以“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为编纂宗旨,意在通过对历史的总结和分析,为当时的统治者提供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教训,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资治通鉴》以其严谨的史学态度和深刻的洞察力,被视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典范。书中不仅记录了历史事实,还蕴含了丰富的领导艺术、管理经验、用人智慧和权谋战略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华书局出版的文白对照本《资治通鉴》是在2009年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完善的。这个版本以中华书局的标点本《资治通鉴》为底本,译文由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社科院、北京大学等权威学术机构的六十余名专家翻译,确保了原文的权威性和译文的准确性。这本书的出版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适合阅读的《资治通鉴》版本,自出版以来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
《资治通鉴》作者简介 · · · · · ·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