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中的变迁》是由金观涛和刘青峰合著的一部历史研究著作,由法律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探讨了1840年至1956年百多年间中国社会宏观结构的变迁,提出了与海内外观见不同的观点。
传统社会与近现代变迁
作者不同意将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视为传统社会的断裂,而是认为共产党建立的政权是传统的一种变构。他们试图超越国共两党和西方学术界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解释,用大量史料证明,传统深层结构如何左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其实是超稳定结构在对外开放条件下的行为模式。
重大历史事件的重新审视
书中简明清晰地勾画出社会变迁的主线,并以新的视角来考察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如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共内战等,展现了这些事件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社会变迁的复杂性
作者通过分析中国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揭示了社会变迁的复杂性。他们指出,中国社会在传统与现代、保守与变革之间的拉锯战中,呈现出一种超稳定的结构,这种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相关问答
问:《开放中的变迁》是谁创作的著作?
答:《开放中的变迁》是由金观涛和刘青峰合著的著作。
问:这部著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这部著作主要探讨了1840年至1956年百多年间中国社会宏观结构的变迁,以及传统深层结构如何左右中国现代化进程。
问:这部著作的特色是什么?
答:这部著作的特色是提出了与海内外观见不同的观点,认为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是超稳定结构在对外开放条件下的行为模式。
问:这部著作适合哪些读者?
答:《开放中的变迁》适合所有对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变迁和现代化进程感兴趣的读者,尤其是那些对历史学、社会学有深入研究的读者。
作者简介 · · · · · ·
金观涛,现任台湾国立政治大学讲座教授,中国美术学院(杭州)南山讲座教授;曾任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讲座教授。
刘青峰,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名誉研究员,《二十一世纪》双月刊前主编。
二人长期合作学术研究,合着的主要代表作有:《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超稳定结构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变(第一卷)》,《观念史研究》等。
目录 · · · · · ·
导言:寻找历史之路 / 1
第一章 超稳定系统的两种行为模式 / 1
1.1 对新历史观的渴求 / 1
1.2 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的统一观 / 4
1.3 中国社会的独特组织方式 / 7
1.4 一体化结构和王朝周期性更替 / 12
1.5 西方冲击下的行为模式 / 17
1.6 各章内容简介 / 24
第二章 对外开放和洋务运动 / 49
2.1 对西方冲击反应的迟钝 / 49
2.2 太平天国大动乱的历史功能 / 52
2.3 “官办现代化”的开始及其局限 / 57
2.4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 60
2.5 甲午之战:中国大惊醒 / 64
2.6 意识形态危机的类型和阶段 / 69
2.7 从戊戌变法到义和团运动 / 73
第三章 一体化结构解体的逻辑 / 93
3.1 王权衰落与地方主义 / 93
3.2 清末新政:旧体制的自我摧毁 / 98
3.3 绅士城市化和新知识分子 / 102
3.4 长期趋势:宗法家族的解体 / 105
3.5 城市兴起与绅商资本主义 / 109
3.6 辛亥革命:绅权与王权的对抗 / 115
第四章 社会整合危机 / 141
4.1 共和国幻象 / 141
4.2 民主政治为什么失败? / 144
4.3 行政现代化的困难 / 148
4.4 洪宪帝制流产和军阀失控 / 153
4.5 军绅合流与农村的破坏 / 157
第五章 意识形态更替机制 / 181
5.1 新文化运动的三个前提 / 181
5.2 批判绅权 / 185
5.3 走出传统角色的新知识分子群体 / 188
5.4 突破伦理中心主义 / 191
5.5 “整体性反传统主义” / 195
5.6 在“科学”、“民主”、“白话文”运动背后 / 198
5.7 启蒙的异化 / 202
5.8 逆反价值与传统结合 / 204
5.9 三民主义和马列主义 / 207
第六章 中国社会的重建 / 236
6.1 开放条件下的社会整合 / 236
6.2 列宁式政党的功能 / 241
6.3 党军和北伐 / 247
6.4 工农大革命:新意识形态的传播 / 251
6.5 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 / 256
第七章 国民党及其脆弱的统一 / 275
7.1 三民主义向传统的回归 / 275
7.2 金字塔的倒砌:国民党政治结构 / 281
7.3 内忧外患下的“黄金十年” / 285
7.4 八年抗战和过度动员 / 291
7.5 泥足巨人的末路 / 298
第八章 中国共产党的兴起 / 320
8.1 共产革命怎样与中国农村关联 / 320
8.2 贫农经济与农村建党 / 325
8.3 马列主义儒家化 / 331
8.4 毛泽东思想与当代“圣王” / 334
8.5 干部队伍大扩张 / 339
8.6 逐鹿中原 城乡决战 / 342
第九章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 370
9.1 超级官僚社会的确立 / 370
9.2 利用农业积累实现工业化 / 373
9.3 商品粮短缺和“统购统销” / 377
9.4 城乡隔离和农业合作化 / 382
9.5 市场的萎缩 / 387
9.6 政治经济一体化:放弃新民主主义 / 392
第十章 大历史观 / 417
10.1 解除魔咒 / 417
10.2 一体化结构的束缚 / 420
10.3 超稳定系统应付外来冲击的模型 / 424
附录一 图表目录 / 446
附录二 参考文献 / 451
附录三 索 引 / 480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