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是王柯所著的一部深入探讨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思想起源与演变的学术著作。本书从中国人对世界的原初认识出发,揭示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脉络和思想发展。
原初认识与契约关系
王柯将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思想的根源追溯到中国人对世界的最初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契约关系。这种关系塑造了人与人之间、个人—共同体—社会—国家之间、文化与政治之间、权威与权力之间、民族属性与文化属性之间关系的认识。
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脉络
书中详细梳理了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脉络,从九州四海、内服外服、华夏四夷的“多重型天下”思想起源,到羁縻州府、藩部体制、改土归流的“多元型帝国”的利弊得失,王柯为我们展现了中国统一多族群国家的复杂构造。
民族国家建设的困境与成就
王柯分析了新疆建省、五族共和、民族自治等历史事件,探讨了民族国家建设的困境与成就。他认为清王朝在新疆实行的“分治”政策是近代民族问题的直接成因,这些分析对我们理解今天的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天下”观与“夷夏之辨”的文化内涵
书中指出了“天下”观和“夷夏之辨”的文化内涵,并分析了历朝“因俗而治”多元化行政体制的利弊。王柯的这些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和统一国家思想。
相关问题问答
Q:本书主要探讨了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什么问题?
A:本书主要探讨了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思想的起源、历史脉络、发展演变,以及民族国家建设的困境与成就。
Q:王柯如何解释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思想的根源?
A:王柯将这一思想的根源追溯到中国人对世界的原初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契约关系。
Q:本书对理解今天的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A:本书通过分析历史案例,指出了多元化行政体制的利弊,以及民族国家建设的困境,对我们认识和处理今天的民族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作者简介 · · · · · ·
王柯
1956年生,东京大学学术博士学位,2001年起为神户大学研究生院教授,研究领域为近现代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民族与宗教问题、中日关系等。
目录 · · · · · ·
第一章 三重的天下: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思想的起源
一、“四海之内”与“九州”:理论上的“天下”与现实中的“天下”
二、“内服”与“外服”:阶级制“天下”的成立
三、“中国”与“四夷”:统一之“天下”的有机构成
结论
第二章 文明论的华夷观:中国民族思想的起源
一、“华夏”与蛮、夷、戎、狄:是民族还是文明共同体
二、“四夷”与“礼”:民族歧视的构造
三、走向“中原”之路:以文化为渠道的民族膨胀
四、“天下”与“德”: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基础
结论
第三章 万里长城的内外:成立时期的中华帝国与夷狄
一、秦帝国的“属邦”
二、汉帝国的外臣与内属
三、从“兄弟之国”到“臣国”
四、儒教与夷狄
结论
第四章 分治与同化:五胡十六国时代胡人政权的中华王朝思想
一、从单于到皇帝—胡人社会在政治制度上的变化
二、从夷狄到华夏:胡人在文化与民族特征上的变化
三、从游牧到农耕:胡人社会经济模式的变化
结论
第五章 多重的帝国与多元的帝国:唐、辽、元的国家和民族
一、羁縻与和亲:唐代的羁縻府州制度
二、一国两制与两国一家:辽代的南北面官制度
三、中国化与二都制:元代的政治构造
结论
第六章 大一统帝国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元、明、清的土司制度
一、国家主权与土司、土官
二、土司地区的“中国化”
三、“改土归流”与清王朝的“华夷”认识
结论
第七章 在中华与“乌玛”之间:藩部体制与维吾尔社会统治体系
一、从“招服”到征服:清王朝统治维吾尔社会的开始
二、维吾尔社会与伯克制:清王朝的间接统治
三、满人盟主之臣民:藩部体制下的维吾尔社会
四、和卓的“圣战”:民族隔离政策的危机
结论
第八章 国际政治背景下的新疆建省:多民族近代国家建设的尝试
一、收复新疆的背景:19世纪后期英俄势力的入侵
二、“塞防论”与“海防论”:近代国际政治与领土
三、废除间接统治政策:从藩部之民到国家之民
结论
第九章 构筑“中华民族国家”:西方国民国家理论在近代中国的实践
一、“驱除鞑虏”:“中华”在近代的再认识
二、“五族共和”:向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回归
三、“积极的民族主义”:大中华民族时代的开始
四、“民族主义就是国族主义”:国民国家思想的实践
结论
第十章 从“民族自决”到“民族自治”: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诞生
一、共产国际指导的“民族自决”与“联邦制”(1922—1937年)
二、帝国主义侵略与“民族自决论”的质变(1937—1945年)
三、否定“联邦制”与“民族区域自治”的确立(1946—1949年)
结论
结语 民族与国家: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思想的系谱
征引文献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