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6》是由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创作的一部小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译者是赵德明。这本书被广泛认为是新千年最佳小说之一,也是25年来百部最佳西语小说之一。
《2666》由五个独立又相互呼应的故事组成,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主题:
1. 《文学评论家》:讲述四位来自不同欧洲国家的文学评论家,因为共同研究德国作家阿琴波尔迪而成为朋友和情人。当他们得知阿琴波尔迪在墨西哥出现时,决定一起去寻找他。这部分故事轻松愉快,但随着故事的发展,气氛逐渐变得诡异和梦幻。
2. 《阿玛尔菲塔诺》:讲述一位智利教授举家迁居到墨西哥的故事。这位教授曾经是文学评论家的向导,声称曾与阿琴波尔迪有过一面之缘。这部分故事充满了超现实和迷幻的元素,气氛压抑而诡异。
3. 《法特》:一位纽约《黑色黎明》杂志的黑人记者,因同事遇害而来到墨西哥报道一场拳击赛。在这里,他了解到墨西哥北方城市圣特莱莎发生了多起杀害妇女的案件,并决定进行报道。这部分故事写实且叙述简洁有力,穿插了许多“离题”的叙述。
4. 《罪行》:这部分是全书的高潮,记录了1993年到1997年间在圣特莱莎发生的多起杀害妇女案件。这部分以警方档案的形式呈现,详细记录了每起案件的细节,以及警方、贩毒集团、政治人物等各方面的故事。这部分对读者来说是一次震撼的心理过程。
5. 《阿琴波尔迪》:回归到开篇的悬念人物阿琴波尔迪,讲述了他的生平故事,从出生、成长、经历二战,到成为作家,最后决定去圣特莱莎。这部分故事充满了哀伤和无奈,尽管细节的震撼力不亚于第四部分,但整体氛围更加悠然和哀伤。
《2666》以其独特的结构和深邃的主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世界的残酷现实,是一部值得深入阅读和思考的文学作品。
《2666》作者简介 · · · · · ·
罗贝托•波拉尼奥(Roberto Bolaño,1953—2003)出生于智利,父亲是卡车司机和业余拳击手,母亲在学校教授数学和统计学。1968年全家移居墨西哥。1973年波拉尼奥再次回到智利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却遭到逮捕,差点被杀害。逃回墨西哥后他和好友推动了融合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以及街头剧场的“现实以下主义”(Infrarrealism)运动,意图激发拉丁美洲年轻人对生活与文学的热爱。1977年他前往欧洲,最后在西班牙波拉瓦海岸结婚定居。2003年因为肝脏功能损坏,等不到器官移植而在巴塞罗那去世,年仅五十岁。
波拉尼奥四十岁才开始写小说,作品数量却十分惊人,身后留下十部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以及三部诗集。1998年出版的《荒野侦探》在拉美文坛引起的轰动,不亚于三十年前《百年孤独》出版时的盛况。而其身后出版的《2666》更是引发欧美舆论压倒性好评,均致以杰作、伟大、里程碑、天才等等赞誉。苏珊•桑塔格、约翰•班维尔、科尔姆•托宾、斯蒂芬•金等众多作家对波拉尼奥赞赏有加,更有评论认为此书的出版自此将作者带至塞万提斯,斯特恩,梅尔维尔,普鲁斯特,穆齐尔与品钦的同一队列。
《2666》目录 · · · · · ·
本书作者遗产继承人说明
第一部分 文学评论家
第二部分 阿玛尔菲塔诺
第三部分 法特
第四部分 罪行
第五部分 阿琴波尔迪
初版附言
译后记
附录 《2666》初探(赵德明)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