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全集 mobi-道德经全集视频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由老子(李耳)所著 ,被誉为“万经之王” 。它包含深邃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 ,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哲学 、文化 、政治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关于《道德经》的详细信息 ,包括其全文及译文 、不同版本 、现代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

全文概述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 ,原文上篇《德经》 、下篇《道经》 ,不分章 ,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 ,第38章之后为《德经》 ,并分为81章 。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 ,论述修身 、治国 、用兵 、养生之道 ,而多以政治为旨归 ,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 。

译文示例

第一章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 ,欲以观其妙;常有 ,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 ,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 ,生而弗有 ,为而弗恃 ,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 ,是以不去 。

第三章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 ,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 ,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 ,实其腹 ,弱其志 ,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 ,则无不治 。

昆仑仙本

昆仑仙本是《道德经》的一种版本 ,相传为老子在昆仑山修道时所作 ,内容包含许多通行本未有的内容 ,通篇采用四字体 ,朗朗上口 ,是研究道德经以及修炼的珍贵资料 。

王弼注本

王弼注本是唐代王弼的注释本 ,分为上下两篇 ,37章在前 ,44章在后 ,内容详实 ,注释深入浅出 ,是后世研究《道德经》的重要版本之一 。

马王堆帛书本

马王堆帛书本是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现的古代文献 ,分为甲本和乙本 ,内容完整 ,文字古朴 ,是研究《道德经》的重要实物资料 。

哲学思考

《道德经》中的“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等思想 ,在现代哲学中仍有重要的地位 。它强调顺应自然规律 ,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对现代社会的环境保护 、心理调适等方面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

治国理政

《道德经》的政治思想强调“无为而治” ,主张顺应民心 ,符合天道 ,消除一己之心 ,使民众安居乐业 ,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这对现代社会的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

个人修养

《道德经》强调个人的修身养性 ,提倡“见素抱朴 ,少私寡欲” ,认为通过减少私心和欲望 ,可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精神的自由 。这对现代人追求身心健康 、提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道德经》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瑰宝 ,其深邃的思想和人生智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从哲学思考 、治国理政还是个人修养等方面 ,它都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启示 。通过阅读和理解《道德经》 ,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 ,被誉为万经之王 ,对中国哲学 、科学 、政治 、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以下提供《道德经》部分章节的原文及译文对照:

《道德经》原文及译文

第一章

原文道可道 ,非常道;名可名 ,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 ,以观其妙;常有欲 ,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

译文可以用言语描述的道 ,就不是恒久不变的道;可以叫得出的名 ,就不是恒久不变的名 。无 ,是天地原始的名字;有 ,是产生万物的名字 。所以常从“无”中 ,去观察道的奥妙 。常从“有”中 ,去观察道的运行 。这两者是同一个来源 ,只是名称不同 。都可说是含义深远 。深远再深远 ,就是一切奥妙的总门 。

第二章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 ,生而弗有 ,为而弗恃 ,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 ,是以不去 。

译文天下都知道美的就是美的 ,就是因为有丑的了 。都知道善的就是善的 ,就是因为有恶的了 。有和无互助产生 ,难和易互相形成 ,长和短互相包容 ,高和下互相包容 ,音和声互助谐和 ,前和后互助跟从 。圣人以无为处理事务 ,实行无言的教导 ,万物自己发生变化而不为它开头儿 。生长了万物 ,而不据为己有 ,抚育了万物而不自恃己能 ,成功了而不居功 。正是因为不居功 ,所以功绩不会失去 。

第三章

原文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 ,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 ,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 ,实其腹 ,弱其志 ,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 ,则无不治 。

译文不推崇有才能的人 ,免得人民竞争 ,不诊视难得的货物 ,不让看到人民去当盗贼 。不让看到可以引起贪欲的事物 ,使民心不被扰乱 。因此圣人治理天下 ,使天下人心里空空的 ,吃得饱饱的 ,没有争强逞能的志向 ,身体棒棒的 ,经常使人民没有心智和欲望使那些有心智的人也不敢妄为 。用无为的原则办事 ,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

以上仅为《道德经》的部分章节原文及译文 ,全书共81章 ,每章都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 。通过阅读《道德经》 ,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老子的道家思想 ,以及他对于宇宙 、自然 、社会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作 ,其中包含了许多成语 ,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表达 ,还体现了深刻的哲学思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道德经》成语及其出处:

1.玄之又玄形容非常奥妙 ,不易理解 。

2.有无相生有和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也指矛盾双方的对立与转化 。

3.功成不居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

4.和光同尘指不露锋芒 ,与世无争的平和处世方法 。

5.天地不仁天地无私 ,以天地看来 ,万物都是一样的 。

6.天长地久形容时间悠久 ,也形容永远不变 。

7.上善若水最高境界 ,就像水的品性一样 ,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

8.金玉满堂形容财富极多 ,也形容学识丰富 。

9.功成身退大功告成之后 ,自行隐退 ,不再做官或复出 。

10.目迷五色形容颜色既多又杂 ,因而看不清 。

11.宠辱若惊无论受到宠爱或受到侮辱都好像非常惊恐 。

12.视而不见指不注意 ,不重视 ,睁着眼却没看见 。

13.听而不闻听到了就像没听到一样 。

14.涣然冰释像冰遇热消融一般 ,形容疑虑 、误会 、隔阂等完全消除 。

15.虚怀若谷形容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 。

16.绝圣弃智指不迷信任何权威 ,抛弃自作聪明自以为正确的主观性见解 。

17.少私寡欲减少自私 、降低欲望 。

18.相差无几指二者差别不大 。

19.如春登台如同春天登高望远 ,欣赏着美景和生机 。

20.飘风骤雨急剧而猛烈的风雨 ,比喻声势浩大 、来势猛烈的事物 。

道德经全集 mobi-道德经全集视频

21.余食赘行吃剩的食物 ,身上的赘疣 ,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 。

22.天大地大形容极大 。

23.道法自然指大道以其自身为原则 ,自由不受约束 。

24.知白守黑是非黑白 ,虽然心中明白 ,还当保持暗昧 。

25.去甚去泰指做事不走极端 ,分寸把握适度 。

26.天道好还指天可主持公道 ,善恶终有报应 。

27.佳兵不祥意为好用兵是不吉利的 ,即好战非祥事 。

28.知止不殆指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 。

29.自知之明指了解自己的情况 ,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 。

30.淡而无味泛指菜肴清淡无味 ,亦形容说话 、写文章内容平淡 。

31.将夺固与要想得到 ,必先给予 。

32.无中生有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 ,现形容凭空捏造 。

33.若存若亡有时记在心里 ,有时则忘记掉 ,用以形容若有若无 。

34.大器晚成越是大才能的人通常越晚成功 。

35.大音希声指最大最美的声音乃至无声之音 。

36.知足不辱懂得满足才不会受到屈辱 。

37.大巧若拙指真正灵巧的人看起来很简单 。

38.知足常乐自知满足则心常快乐 。

39.出生入死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 ,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 。

40.祸福相依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好的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

41.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 ,不可动摇 。

42.以德报怨指用道德公正的眼光看待与别人的仇恨 。

43.轻诺寡信轻易答应人家要求的 ,一定很少守信用 。

44.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谓走一千里路 ,也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 ,逐步进行的 。

45.慎终如始谨慎收尾 ,如同开始时一样 ,指始终要谨慎从事 。

46.俭故能广指平素俭省 ,所以能够富裕 。

47.寸进尺退指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 ,即得不偿失 。

48.被褐怀玉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美玉 。

这些成语不仅展示了《道德经》的语言魅力 ,也反映了老子的哲学思想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道德经》中的“道”是一个核心概念 ,具有多重含义 ,包括宇宙的本源 、自然规律 、行为准则等 。以下是对“道”的详细解释:

“道”的本质

宇宙本源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基础 ,无形无象 ,超越时间和空间 ,是万物生成 、发展和变化的根源 。

自然规律道规定了万物的生成 、发展和消亡 ,是一种主动的力量 ,驱动着万物的发展和变化 。

智慧与知识道包含了无穷无尽的知识和真理 ,是理解宇宙和人生的关键 。

“道”的特性

不可言说道是不可言说的 ,超越了语言的界限 ,意味着它的本质是无法被完全定义和描述的 。

自然而然道是自然而然的 ,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力量 ,而是自然而然地运行 。

“道”的实践

无为而治老子主张顺应自然 、追求和谐 ,认为过度的干预和控制只会导致混乱和不和谐 。

修身养性追求“道”的过程是修身养性 、提升自我的过程 ,通过放下执念 ,减少欲望 ,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生活的本质 。

《道德经》中的“道”不仅是对宇宙本源的探讨 ,也是对生活智慧 、行为准则的阐述 。通过理解“道” ,我们可以更好地顺应自然 、追求和谐 ,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

mobi格式化小编
mobi格式化小编管理员

上一篇:华为阅读能看mobi格式—华为阅读器支持什么格式
下一篇:编剧备忘录 mobi ,备忘录剧本杀简介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