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条灸

很多人不知道艾条灸和艾条灸哪些部位最好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艾条灸的相关知识 。

艾灸的方法

艾条灸简称艾灸 ,大致可分为穴位艾灸 、局部艾熏和全身艾熏 。施灸时离皮肤10~30mm ,至皮肤温热发红 。

艾条灸

穴位艾灸

取艾条一支点燃后 ,在穴位上方约10~30mm处熏灸或灼灸 ,一般每穴灸10分钟左右 ,至皮肤温热发红 ,而又不致灼痛或烧伤皮肤为宜 。

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将艾卷的一端点燃 ,对准要灸的穴位或患处 ,进行熏烧) 、回旋灸(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 ,但位置不固定 ,而是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进行灸治)和雀啄灸(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 ,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 ,一上一下地移动) 。

也可以配合各种艾灸器使用 ,如温灸盒 、温灸架等 ,主要是为了固定艾条 、使用方便 。

局部艾熏

可以用3~6根艾条 ,用胶带捆成一排 ,距离皮肤10~30mm ,上下来回艾熏 。

如痛经 ,用6根艾条 ,来回熏小腹至肚脐 ,一周2次 ,一次30~40分钟 ,促进小腹的血液循环 。

如肩周炎 ,可用3~5根艾条从颈部风池穴到肩峰穴 、肩井穴等穴位灸5分钟左右 。在艾熏时 ,一定要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不能受凉 。

如腹部受凉 、腹泻等 ,可以用几根艾条熏小腹至肚脐的位置 ,可以祛寒 。

如小孩子遗尿 ,同时伴有手脚冰凉 、面色苍白 、舌质淡 、舌苔白等症状 ,可以用1~2根艾条熏肚脐及周围 ,熏5~10分钟 ,然后再到背后熏脊柱及肾 ,可以补气 、补肾 、祛肾寒 。

如有口臭 ,舌质暗紫或者舌苔发黑 ,说明脾胃寒气非常重并伴有经络淤阻 ,可以用3~5根艾条熏小腹到肚脐周围 ,每天20分钟 ,隔天一次 ,坚持一周 ,口臭就会消失 。

全身艾熏

(1)全身熏艾条前要喝生姜红枣桂圆羹 ,以养生补阴 。用3片生姜 ,10粒红枣(去核) ,10粒桂圆(去核) ,加水煮15分钟 ,倒入粉碎机打成糊状喝下 。

(2)将生姜切成薄片 ,上锅蒸软后备用 。

(3)夏季用6~8根艾条(冬天用8~10根) ,捆成一排 ,点燃 。

(4)将蒸好的姜片贴在后背上 。点燃的成排艾条 ,保持离姜片半寸到一寸的距离 ,上下慢慢移动 ,通常熏30~40分钟 。

(5)在小腹及肚脐的周围都贴上姜片 ,上下熏20~30分钟 。

(6)在双小腿的外侧 、内侧 ,从脚踝至膝部上下 、来回各熏30~50下 。

家庭灸方法:

将艾条一端点燃 ,让燃端靠近皮肤穴位 ,使穴位很快得到温热 。将艾条慢慢上提 ,距皮肤3~4厘米 ,保持不动 。灸时 ,温热感会使皮肤发红却不灼痛 ,局部 、远端部位还有酸 、麻等舒服感觉 。

要点:每次选3~5个穴位 ,每个穴位灸5~10分钟 ,过多易疲劳 ,过少达不到温热效果 。

艾灸经验:

开始 ,艾条燃端距穴位不能太远 ,不然温热感出现太慢 。

艾条上提时 ,速度要快 ,避免热感中断;患者感觉太热 ,可上 、下 、左 、右或回旋移动艾条 ,以连续地温热刺激穴位 。

为局部皮肤感觉迟钝者 、小儿 、老人施灸 ,可将左手中 、食指张开 ,放在受者穴道两旁 ,从而感知其局部受热度 ,随时调节 。当患者有痒 、发热 、痛感时 ,用手指揉 、搓 、按帮助缓解不适 。

家庭艾灸注意事项:

1 、艾灸火力先小后大 ,灸量先少后多 ,程度先轻后重 。2.在头面 、胸部 、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艾灸 ,灸量宜小;在腰腹部 、肩及两股等皮厚而肌肉丰满处艾灸 ,灸量可大一点 。

3 、体质强壮者 ,灸量可以大;久病 、体质虚弱 、老人 、小儿 ,灸量宜小 。

4 、出现晕灸 ,须立即停灸 ,让患者头低位平卧 ,注意保暖 ,轻者休息片刻或喝点温开水 ,重者掐按人中 、内关 、足三里 。

5 、精神紧张 、大汗 、劳累或饥饿时不宜灸 ,妊娠期妇女腰骶部和腹部不宜灸 。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在艾灸的时候 ,或艾灸的整个疗程 ,我们最忌讳喝冷水 ,吃凉饭 ,这样做如同给艾灸撤火 ,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

2.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温水 ,高于体温 。艾灸后做好补充一杯热水60度左右 ,稍稍有点烫嘴的 。

3.艾灸后如果先马上洗手 ,希望你用热水 ,高于体温的 ,50度左右即可 。如果不是风湿类疾病 ,寒性疾病 ,产后风疾病 ,灸后30分钟可以着凉水 ,但是 ,原则上不要急于用冷水 。

4.如果你想怀孕 ,刚刚灸后就不要马上同房 ,这时的女性体内环境还很热 ,不利于精子的存活 。最好灸后24-48小时候再进行 ,不过也是因人而异 。灸后调养口诀:灸后风寒须谨避 ,七情莫过慎起居 ,切忌生冷醇厚味 ,惟食素淡最适宜 。

5.大悲 ,大喜 ,大怒 ,这样情绪不稳定 ,艾灸的效果会打折扣 。太饥.太饱都不适合艾灸 ,尤其是患有胃肠疾病的人 ,更应该注意这些 。

6.要注重灸料的质量 ,艾绒的好坏取决治疗效果 。一般直接灸的 ,一定要极好的艾绒 ,这样不伤经络 ,不燥 ,比较柔和 ,便于点燃 。如果是隔姜灸或隔蒜久 ,那么一定要新姜和鲜蒜 ,保持新鲜 。

7.施灸时间 ,应该是循序渐进的 ,施灸的穴位也应该是由少至多的 ,热度也是逐渐适应的 。一般施灸早上 ,下午 。没有时间的可以晚上 ,尤其是失眠的病人临睡前施灸有助于睡眠 。

8.很多人问 ,艾灸后是否可以马上洗澡 。如果是热水 ,可以马上洗澡 ,但是最好等20-30分钟后 ,这时经络也基本处于灸后的修整状态 ,灸后的热度也逐渐地挥发和利用 ,此时在用热水洗澡会感觉很舒服 。

9.施灸的反应 ,会出现发热 ,口渴 ,上火 ,皮肤瘙痒 ,有的会起红疹 ,疲倦 ,便秘 ,尿黄 ,出汗 ,牙痛 ,耳鸣 ,全身不适等现象 ,一般不要惊慌 ,继续艾灸这些症状就会消失 。这个时候可以艾灸足三里引火下行 ,还可以多喝水 ,必要时停灸或隔天艾灸 ,很快这样的症状就会消失 。

10.有的人边灸边吃 ,这样不好 。一是不知道你吃的食物是什么性质的?属寒还是属温 ,如果艾灸过程中 ,你边吃边艾灸 ,对于胃气也是一个挑战 。有胃肠疾病的人千万不要这么盲目施救 。

11.艾灸的返病现象 ,在艾灸的过程中 ,往往有的人很快见效 ,而有的人迟迟不见效 ,这要看是什么疾病病长多久另外人与人也不同 ,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疾病同一个症状 ,同一种表现 。

有返病现象很正常 ,没有也很正常 ,不要刻意追求返病的现象 。越是多次返病 ,就越证明病邪存留的拨争状态 ,也体现正气在一点点积累 。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艾灸条

什么是艾条灸

艾条灸 ,灸法之一 ,又称艾卷灸 。是将艾条点燃后置于腧穴或病变部位上进行熏灼的方法 。也可在艾绒中加入辛温芳香药物制成药物艾条 ,称药条灸 。该法使用简便 ,效果良好 ,为目前临床所常用 。艾条灸法已发展成纯艾条灸 、药物艾条灸 、隔药灸和无烟艾条灸4种 。

艾灸的使用方法

艾灸 是一种 中医 的医疗手法艾条灸 ,那它的具 体操 作手法是什么?又有哪些特点呢?以下是艾条灸我为您整理的有关资料 ,希望您喜欢 。

   艾条灸的 使用方法 及 注意事项

艾条灸的使用方法:

艾灸大致可分为 穴位 艾灸 、局部艾熏和全身艾熏 。施灸时离皮肤10~30mm ,至皮肤温热发红 。

1 、穴位艾灸

取艾条一支点燃后 ,在穴位上方约10~30mm处熏灸或灼灸 ,一般每个穴位灸10分钟左右 ,至皮肤温热发红 ,而又不致灼痛或 烧伤 皮肤为宜 ,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将艾卷的一端点燃 ,对准要灸的穴位或患处 ,进行熏烧) 、回旋灸(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 ,但位置不固定 ,而是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进行灸治)和雀啄灸(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 ,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 ,一上一下地移动) 。也可以配合各种艾灸器使用 ,如温灸盒 、温灸架等 ,主要是为了固定艾条 、使用方便 。

2 、局部艾熏

可以用3~6根艾条 ,用胶带捆成一排 ,距离皮肤10~30mm ,上下来回艾熏 。

如 痛经 ,用6根艾条 ,来回熏小腹至肚脐 ,一周2次 ,一次30~40分钟 ,促进小腹的 血液 循环 。

如 肩周炎 ,可用3~5根艾条从颈部风池穴到肩峰穴 、肩井穴等穴位灸5分钟左右 。在艾熏时 ,一定要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不能受凉 。

如腹部受凉 、 腹泻 等 ,可以用几根艾条熏小腹至肚脐的位置 ,可以祛寒 。

如小孩子遗尿 ,同时伴有手脚冰凉 、面色苍白 、舌质淡 、舌苔白等症状 ,可以用1~2根艾条熏肚脐及周围 ,熏5~10分钟 ,然后再到背后熏脊柱及肾 ,可以补气 、祛肾寒 。

如有口臭 ,舌质暗紫或者舌苔发黑 ,说明脾胃寒气非常重并伴有经络淤阻 ,可以用3~5根艾条熏小腹到肚脐周围 ,每天20分钟 ,隔天一次 ,坚持一周 ,口臭就会消失 。

3 、全身艾熏

(1)全身熏艾条前要喝生姜红枣桂圆羹 ,以 养生 补阴 。用3片生姜 ,10粒红枣(去核) ,10粒桂圆(去核) ,加水煮15分钟 ,倒入粉碎机打成糊状喝下 。

(2)将生姜切成薄片 ,上锅蒸软后备用 。

(3)夏季用6~8根艾条(冬天用8~10根) ,捆成一排 ,点燃 。

(4)将蒸好的姜片贴在后背上 。点燃的成排艾条 ,保持离姜片半寸到一寸的距离 ,上下慢慢移动 ,通常熏30~40分钟 。

(5)在小腹及肚脐的周围都贴上姜片 ,上下熏20~30分钟 。

(6)在双小腿的外侧 、内侧 ,从脚踝至膝部上下 、来回各熏30~50下 。

   常用家庭温和灸方法:

将艾条一端点燃 ,让燃端靠近皮肤穴位 ,使穴位很快得到温热 。将艾条慢慢上提 ,距皮肤3~4厘米 ,保持不动 。灸时 ,温热感会使皮肤发红却不灼痛 ,局部 、远端部位还有酸 、麻等舒服感觉 。

要点:每次选3~5个穴位 ,每个穴位灸5~10分钟 ,过多易疲劳 ,过少达不到温热效果 。

艾灸 经验 :

开始 ,艾条燃端距穴位不能太远 ,不然温热感出现太慢 。

艾条上提时 ,速度要快 ,避免热感中断;患者感觉太热 ,可上 、下 、左 、右或回旋移动艾条 ,以连续地温热刺激**位 。

为局部皮肤感觉迟钝者 、小儿 、老人施灸 ,可将左手中 、食指** ,放在受者**道两旁 ,从而感知其局部受热度 ,随时调节 。当患者有痒 、发热 、痛感时 ,用手指揉 、搓 、按帮助缓解不适 。

   家庭艾灸注意事项:

1 、艾灸火力先小后大 ,灸量先少后多 ,程度先轻后重 。2.在头面 、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艾灸 ,灸量宜小;在腰腹部 、肩及两股等皮厚而肌肉丰满处艾灸 ,灸量可大一点 。

3 、体质强壮者 ,灸量可以大;久病 、体质虚弱 、老人 、小儿 ,灸量宜小 。

4 、出现晕灸 ,须立即停灸 ,让患者头低位平卧 ,注意保暖 ,轻者休息片刻或喝点温开水 ,重者掐按人中 、内关 、足三里 。

5 、精神紧张 、大汗 、劳累或饥饿时不宜灸 ,妊娠期妇女腰骶部和腹部不宜灸 。

哪些人不适合艾灸疗法?

当然 ,艾灸也有它的禁忌证 ,并不是什么人都适合艾灸 ,比如大醉大怒大惊大喜过劳过饱时禁灸 , 皮肤过敏 者 、孕妇 、妇女月经期间不宜艾灸 ,有热 性病 、阴虚阳亢以及邪热内积的人不宜艾灸 ,所以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施灸 。如果在艾灸中突然出现 头晕 、眼花 、恶心 、心慌出汗 、颜面苍白等症状也就是晕灸时 ,应立即停止施灸 ,开窗通风 。如遇温度过高有热烫感 ,应及时停止或增加艾灸的距离 ,以免灼伤 。

艾灸的简单使用方法

1 艾罐灸

在艾罐底部有十多个小孔 ,艾罐内有一个小筒也有十多个小孔 ,放置特制艾粒 ,点燃后将艾罐放在目标穴位 ,可以让艾火燃烧的热力传到皮肤 ,逐渐深入体内 ,可以调和气血 ,温中散寒 。

优点:操作简单 ,使用灵活 ,烟雾小 ,可以同时施灸多个穴位 ,尤其适宜妇女 、小儿和恐惧针灸人群 。

2 艾条灸 温和灸

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目标穴位 ,在距离皮肤3~5厘米左右的位置进行熏灸 ,固定不要移动 ,让患者局部有温热感 ,灸至皮肤有红晕为止 。

雀啄灸

将点燃的艾条一段对准施灸部位 ,好似麻雀啄食一样 ,用一上一下 、一起一落地方式施灸 ,火头与皮肤的距离应保持在2~3厘米 ,灸至皮肤有红晕为止 。须注意艾灰的掉落 ,避免烫伤皮肤 。

回旋灸

将点燃的艾条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 ,距离皮肤3厘米 ,平行往复左右方向或反复旋转施灸 ,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致灼痛 ,灸至皮肤红晕 。

艾条灸法使用简便 ,艾火柔和 ,不会灼伤皮肤 ,不足之处是烟气大 ,容易落灰 ,不能同时多穴位施灸 。

3 家庭艾灸须注意 艾灸时

不宜在过饥 、过饱 、酒醉 、大恐 、大怒 、大渴的状态下施灸 ,妇女经期时也不宜施灸 。

防晕灸

晕灸虽然罕见 ,但是也要引起重视 。在施灸过程中如果出现头晕 、眼花 、恶心 、心慌出汗 、颜面苍白等症状 ,就是晕灸 ,此时应该立即停止施灸 ,开窗通风 。

扑除艾灰

艾绒易燃 ,在施灸完毕后 ,一定要将火熄灭 ,避免发生火灾 、艾灰积压过多时 ,则需离开人体吹去艾灰 ,避免因火灰掉落而灼伤皮肤或衣物 。艾罐灸则只需要每次施灸完后 ,把艾灰倒掉即可 。

灸后调养

施灸一般不会造成不适感 ,但也有少数人会出现疲倦 、口干 、全身不适等感觉 ,一般不需处理 ,继续施灸会自动消失 。施灸后要保持情绪乐观 ,心情愉快 ,静心调养 ,戒色欲 ,勿过度疲劳 ,多吃清淡营养食品 。

艾条可以熏哪些部位

艾条可以熏关元穴 、中脘穴 、丰隆穴 、以及足三里穴等等 ,一般每个穴位艾灸时间为10~15分钟 。

艾条有驱寒的功效 ,祛湿通经活络的效果 。现在有很多的艾灸馆 ,很多人都爱去做艾灸 。一般艾条可以熏哪些部位呢?下面来给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 。

详细内容

01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 ,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 。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 、补肾固精等功效 。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灸仪灸20~30分钟 。

02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 ,脐上4寸处 ,相当于五指宽度 。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灸仪灸20~30分钟 ,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

03

丰隆穴:小腿外侧的中点 ,肌肉较鼓起的地方 ,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 ,每日用艾条灸15分钟或用艾灸仪灸30分钟即可有效健脾化湿 。

04

解溪穴:脚背 、踝关节活动的凹点 。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 ,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 ,每日用艾条灸15分钟或用艾灸仪灸30分钟 。

05

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 ,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灸仪灸20~30分钟 。

艾灸是怎么做的 是否每天都要艾灸

我们大家很多人都做过艾灸的 ,并且都知道艾灸对我们的身体有着非常多的好处 ,但是也有一些人不知道艾灸怎么做 ,那么我们便要了解一下艾灸是怎么做的艾条灸?是否每天都要艾灸艾条灸

艾灸是怎么做的

艾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疗法之一 ,自己在家做艾灸 ,首先是以保健功能为主 ,艾灸是用中药艾叶 ,经过晾干 、鞣质 、去除杂质等工序后制成艾绒 ,点燃以后熏灸人体穴位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艾灸大体可以分为艾条灸 、艾炷灸和温灸器灸三种 。因为艾条灸简便易行 ,安全性好 ,所以对于在家自己治疗比较合适 。艾条灸 ,即将艾绒制成长雪茄烟状的艾条 ,点燃以后 ,利用艾条产生的热量熏灸人体穴位 。艾条灸先要把艾灸外面的硬纸剥开 ,点着一端以后吹红 。然后悬在要艾灸的部位上面3-5公分 ,使局部有灼热感 ,又不至于太烫即可 。

是否每天都要艾灸

1 ,如果是治疗疾病 ,而且是慢性病 ,那么在刚开始艾灸的时候 ,需要循序渐进地艾灸 ,开始的五至十天内 ,最好是每天做 ,以个人身体情况而定 。自己体会灸感 ,逐渐延长艾灸的时间 ,以艾条灸你适应为度 。过去这几天后 ,感觉很好 ,可以继续这样艾灸 ,也可以隔日艾灸 。如果艾灸的穴位太多 ,可以每日取几个穴位 ,灸够量 ,不要一次贪多 ,没有质量的艾灸 ,对于白做 。

2 ,如果是急性病 ,炎症 。可以狠灸 。一天可以灸1-2次 。也是在自己身体允许的前提下进行 。如果感觉上火 ,可以搭配灸下面足三里 、三阴交几个引火下行的穴位艾条灸;也可以配合降火的饮食;或点刺放血和刮痧(不专业建议不要做) 。

3 ,如果是保健灸 ,可以隔三差五艾灸 ,时间在2小时内完成 。可以说艾灸适合任何人 ,包括阴虚的 。但是艾灸需要自己体会 。如果感觉近期艾灸效果不好 ,那么就要停一停 ,选择其他方法协助调整 。

艾灸是有烟的好还是无烟的好

艾灸有烟无烟各有利弊 ,无烟艾条属于止血 ,有烟艾条属于活血 。如果不习惯有烟的艾条 ,那么可以选择无烟艾条 ,其作用以及功效都差不多 。但是大部分人都是选择有烟艾条 ,因为艾烟也是药物 ,对身体好 ,并且可以有效地消毒杀菌 。艾灸是中医的外治法 ,建议患者使用有烟艾灸 。虽然有烟艾灸气味较重 ,但医院或灸疗馆里用的都是有烟艾灸 ,在家中用有烟艾灸不方便 ,因此家中推荐无烟艾灸 ,气味较小 ,对周围人产生的刺激以及疗效减小 。有烟艾灸是经常用到的 ,可以用艾绒 、艾条做成需要的形状 。一般无烟艾灸是艾碳 ,也就是将艾烧成碳的形式 ,所以没有烟只有温热感 ,但其治疗效果会打折扣 。艾灸作为中医外治法 ,靠燃烧艾草产生的温热感起效 ,治疗作用包括温中补虚 、温经通络 、活血止痛 、防病保健等 。但艾灸主要作用是以温补和通为主 。

艾灸补阳气的穴位有哪些

1 、中脘灸艾条灸:中脘是一个强壮要穴 ,同时也属于胃的募穴 ,适当刺激这个穴位具有健脾益胃 、补中益气 、温运脾阳 、培补后天之精等功效 。而脾阳强壮 ,食欲旺盛 ,就可以提高全身素质 ,从而起到补阳气的作用 。阳虚的患者每次可以艾灸半小时 ,隔日艾灸一次即可 ,连续艾灸15次为一疗程 。

2 、足三里灸:艾灸足三里穴可以提高免疫功能 、温中健脾益胃 、强壮身体 、延年益寿 、补充阳气 。具体艾灸方法:隔日艾灸一次 ,也就是说每月灸15次 。

3 、关元灸 、气海灸:中医认为 ,适当的艾灸关元穴和气海穴可以散寒止痛 、行气通瘀 、补肾阳 、调充任 、益精血 。身体虚弱 、阳气不足的患者经常艾灸这两个穴位就能帮身体恢复正常 ,防治身体怕冷乏力 、月经不调等症状 。每次可以连续艾灸半小时 ,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隔日一次即可 。

4 、命门灸:命门是一个具有非常好的滋肾 、养生保健的等作用的穴位 。当出现了肾气不足 、形体虚寒等症状时艾灸这个穴位治疗效果更好 。患者朋友们每次可以连续艾灸半小时 ,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每日或隔日艾灸一次 。

看了艾条灸的介绍 ,大家基本上都知道了 ,喜欢本站内容一键三联收藏吧!

mobi图书小编
mobi图书小编管理员

上一篇:职业装发型(职业装发型图片)
下一篇:延缓衰老吃什么(延缓衰老的食材)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