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了解一下2017年夏至 ,以及2017年夏至日对应的知识 ,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2017年哪天夏至
2017年06月21日夏至
夏至2017年夏至:时间点在每年公历6月21日-22日之间2017年夏至 ,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017年夏至 ,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长 、夜晚最短2017年夏至的一天 。
仅供参考 。
六月二十一是什么日子
阴历六月二十一是布依族风情节 。
每年的农历(阴历)六月二十一 ,是贵州兴义市布依族风情节 。每逢此日 ,人们为了庆祝传统民族节日 ,都会举办内容丰富的文艺汇演 ,载歌载舞来传承民俗文化 ,展现民族风情 。相传布依风情节起源于农闲时期 ,大家没有事情做就通过唱歌跳舞走亲访友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愉悦之情 。
夏至是哪一天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个节气2017年夏至 ,那么2017年夏至你知道2017年的夏至是哪一天吗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
2017年夏至是哪一天
2017年6月21日 12:24:06 农历五月廿七 星期三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 。夏至这天 ,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夏至点 ,目前处在双子座) ,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 ,几乎直射北回归线 ,此时 ,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
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 ,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在北京地区 ,夏至日白昼可长达15小时 ,正午太阳高度高达73°32′ 。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多 ,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
天文专家称 ,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 ,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 ,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 ,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减短 。夏至日过后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角也会逐日降低 。同时 ,夏至到来后 ,夜空星象也逐渐变成夏季星空 。
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麋与鹿虽属同科 ,但古人认为 ,二者一属阴一属阳 。鹿的角朝前生 ,所以属阳 。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 ,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
而麋因属阴 ,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 ,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由此可见 ,在炎热的仲夏 ,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 ,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 ,空气对流旺盛 ,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 。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 ,降雨范围小 ,人们称“夏雨隔田坎” 。唐代诗人刘禹锡 ,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 ,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
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 ,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 ,常常带来局地灾害 。诗人徐书信“在暑雨”一诗中 ,也对夏日雷雨天气进行了恰如其分的描述:“夏日熏风暑坐台 ,蛙鸣蝉噪袭尘埃 。靑天霹雳金锣响 ,冷雨如钱扑面来 。”
夏至是什么时候
夏至就是炎热的夏天来临的意思2017年夏至 ,在夏至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 ,从这一天起白昼一天比一天短黑夜也是一天比一天长 ,而每年的夏至日都是在6月21日后人6月22日左右 ,那么 ,2017年的夏至日是什么时候呢?随2017年夏至我一起去看看吧 。
2017年夏至是什么时候
2017年夏至时间:6月21日 12:24:06 ,农历2017年五月(小)廿七.
夏至时 ,北斗指向乙 。太阳黄经为90° 。太阳在黄经90°“夏至点”时 ,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 ,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 。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 、黑夜最短的一天 ,从这一天起 ,进入炎热季节 ,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 。所心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 ,意思是太阳运生到最北的一日 。过2017年夏至了夏至 ,太阳逐渐向南移动 ,北半球白昼一天比一天缩短 ,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 。
什么是夏至三侯
鹿角解: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 ,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
蜩始鸣:雄性的蝉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
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 ,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
2017年夏至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糜与鹿虽属同科 ,但古人认为 ,二者一属阴一属阳 。鹿的角朝前生 ,所以属阳 。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 ,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而糜因属阴 ,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2017年夏至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 ,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由此可见 ,在炎热的仲夏 ,一 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 ,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
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 ,一般头时3天 ,中时5天 ,末时7天 。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 ,日照充足 ,作物生长很快 ,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 。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 ,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 。一般年份 ,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 。《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 ,田家以为甘泽 ,邑里相贺 。”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 。
夏至期间到处比较容易有雷阵雨 ,这中雷阵雨有一种很奇特的现象 ,可以用一句著名诗来表现“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因此在此期间出门应该随时带好雨具 。打雷时也要注意避雷 。
2017年夏至是什么时候
转眼间我们已经即将要来到了夏至 ,进入到夏至 ,天气就真正开始炎热起来了 ,很多地方尤其是南方地区就要开启闷热模式了 。夏至由于气温高 ,人们身体出汗量大 ,所以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补水 ,最好是淡盐水 ,另外还要做好防晒准备 。
2017年夏至是什么时候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之一 。每年阳历的6月21日或22日 ,太阳到达黄经90度时 ,为夏至日 。“至”是“极”的意思 ,夏至也叫“日长至” 。过了夏至 ,太阳的直射点逐渐往南移动 ,北半球的白天就会一天比一天短 ,夜晚一天比一天长 。
在夏至这一天 ,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 ,正午时分呈绝对(接近)直射状 ,北回归线地区就会出现短暂的“立竿无影”现象 。我国大陆目前有5个北回归线标志点 ,分布在广东的汕头 、从化 、封开 ,广西的桂平和云南的墨江 。
2017年夏至的时间是公历的六月二十一日 ,也就是农历的五月二十七 。
夏至的传统习俗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夏至吃面的习俗 。清代的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道:“是日 ,家家俱食冷淘面 ,即俗说过水面是也……谚云:‘冬至馄饨夏至面 。” ,民间也有“吃过夏至面 ,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不过同是吃面 ,不同地方仍有不同的吃法 。北京一带人们爱吃炸酱面 ,先炸好酱 ,然后再把面条煮熟 ,用凉水过一下 ,再调上炸好的酱 ,就可以吃了 。有些人家还拌上些黄瓜丝 、水萝卜丝 、黄豆芽等 ,味道更佳 。而在南方一些地方 ,常常把面拼为薄饼 ,烤熟后夹上豆荚 、青菜 、豆腐和腊肉等 ,先祭祖 ,祭完祖再吃 ,还可以馈赠亲友 。
有些地方这一天还时兴称重量 。据说在夏至这一天称了体重后 ,高温酷暑都不怕 。现在夏至称重的习俗很少了 ,不过古时候缺医少药 ,一旦生病就难以很快痊愈 ,人们对夏至称重情有独钟 。这也寄托了人们希望自己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称重时 ,男女老少一个挨一个排队过秤 ,还有人报重 ,场面十分热闹 ,就像过节一样 。称完重 ,还得吃麦饭或麦粒 。麦饭怎么做呢?夏至前一天晚上 ,妇女就要把新元麦用凉水浸泡 ,泡上一晚后 ,元麦就变得圆滚滚的 。到中饭时 ,将元麦与大米掺在一起 ,再加上一些切碎的新鲜洋葱一起下锅煮 ,煮开后再用文火炯 ,炯上一二十分钟就可以了 。这种麦饭比较粗 ,也比较香 ,因而要慢慢吃 。吃麦粒就更简单了 ,直接将麦子煮熟就可以给小孩吃 。
广东很多地方夏至时还流行吃狗肉 ,那里有句俗话:“夏至狗 ,没处走 。”我国其他地方一般是人冬时吃狗肉 ,认为可以壮阳 、暖身 。而他们认为夏至这天吃狗肉也能祛邪补身 ,抵御瘟疫 。有句话可以道出他们的观点:“吃了夏至狗 ,西风绕道走 。”就是说 ,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 ,身体就能抵抗寒风暴雨的侵袭 ,会少感冒 ,身体好 。
夏至的三候特征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糜与鹿虽属同科 ,但古人认为 ,二者一属阴一属阳 。鹿的角朝前生 ,所以属阳 。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 ,所以阳性的鹿角便丌始脱落 。而糜因属阴 ,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 ,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由此可见 ,在炎热的仲夏 ,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 ,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
夏至的气候特点
1 、梅雨季节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 ,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 ,空气非常潮湿 ,冷 、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 ,并形成一道低压槽 ,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 。在这样的天气下 ,器物发霉 ,人体也觉得不舒服 ,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 ,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 。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 ,尽量不吃生冷食物 ,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
2 、对流天气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 ,空气对流旺盛 ,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 。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 ,降雨范围小 ,人们称“夏雨隔田坎” 。唐代诗人刘禹锡 ,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 ,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 ,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 ,常常带来局地灾害 。
3 、高温桑拿
夏至和冬至一样 ,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 。天文学上规定 ,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 。夏至过后 ,虽然太阳直射点开始由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 ,北半球白昼逐日变短 ,黑夜逐日变长 ,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也逐日降低 ,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 ,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 ,气温将继续升高 ,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 。从1951年~2006年的资料来看 ,北方许多城市的历史极值都出现在夏至后 。
3 、暴雨天气
多数情况 ,“夏至”期间 ,正值长江中下游 、江淮流域梅雨 ,频频出现暴雨天气 ,容易形成洪涝灾害 ,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 ,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 。夏至之后相关部门需关注雨水对交通 、旅游等的不利影响 ,做好相应防范工作;工作在途中也请谨慎慢行 ,及时关注路况和天气变化 。
夏至吃什么食物好
1 、蔬菜
首推:苦瓜
备选:番茄 、茄子 、芹菜 、芦笋 、莲藕
“苦”味食品是“火”的天敌 。苦味食物之所以苦 ,是因为其中含有生物碱 、尿素类等苦味物质 。最佳的苦味食物首推苦瓜 ,不管是凉拌 ,炒还是煲汤 ,只要能把苦瓜做得熟 、并且不失“青色” ,都能达到“去火”的目的 。除了苦瓜 ,用凉拌 、沙拉的方法来烹饪番茄 、茄子 、芹菜等 ,也易于爽口下饭 。
2 、水果
首选:西瓜
备选:葡萄梨 、山楂 、苹果 、荔枝
西瓜果肉中含有丰富的番茄红素 ,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 ,瓜籽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锌和硒等 ,将西瓜果肉和瓜籽打成果汁 ,就可得到一杯生津止渴 、清凉解暑的上好饮品 。葡萄 、梨等水果 ,含有丰富的水分和钙 、钾镁盐 ,可以润喉去燥 ,使人清爽舒适 。
3 、肉类
首选:鸭肉
备选:鲫鱼 、鸡肉 、鸽肉
鸭肉性偏凉 ,富含蛋白质 ,而且由于属水禽 ,不论煮粥还是煲汤 ,都可以养胃生津 、软化血管 ,是肉类中不可多得的清凉解暑食物 。很多人为了追求清凉解暑 ,而使饮食过于清淡 ,造成蛋白质摄入不足 ,体质虚弱 。实际上 ,鲫鱼 、鸡肉 、泥鳅 ,包括瘦猪肉等 ,都有清暑热的作用 ,可以放心食用 。但羊肉 、牛肉 、狗肉等热性食品 ,需适量选用 。
4 、豆类
首选:绿豆
备选:豆芽 、豆腐 、豆浆 ,红豆 、黑豆
绿豆汤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解暑食物 。取绿豆100克 ,加水1000毫升 ,煮汤取液饮用(可加适量白糖调配) 。绿豆的清热之力在皮 ,解毒之功在内 。因此 ,如果只是想消暑 ,煮汤时将绿豆淘净 ,用大火煮沸 ,10分钟左右即可 ,注意不要久煮 。这样熬出来的汤 ,颜色碧绿 ,比较清澈 ,有很好的消暑功效 。
夏至的食谱推荐
金黄翠绿粥
材料:菠菜4两 、鳕鱼片半碗 、米饭2碗 、猪大骨1斤 、蛋汁1碗 、米酒1汤匙 、适量盐及香油 。
做法:菠菜汆烫备用;将水与大骨煮1小时 ,去大骨加饭煮粥 ,加菠菜 、鳕鱼片 、蛋汁及调味料 。
金针菇解忧汤
材料:金针1碗 、山药半斤 、猪肉丝半碗 、红枣6个 、姜3片 ,适量米酒 、太白粉 、香菜 、盐及香油 。
做法:肉丝加米酒 、太白粉及盐拌匀 ,加2000毫升水及红枣炖1小时 ,加其余食材煮滚调味即可 。
莲藕糙米茶
材料:煮熟糙米 、薏仁及切丁莲藕各1汤匙 ,杏仁牛奶400毫升 ,适量蜂蜜 。
做法:将全部材料搅拌均匀 ,加入蜂蜜调味即可饮用 ,1天内喝完即可 。
夏至养生的注意事项
(1)多吃瓜类:夏季气温高 ,人体丢失的水分多 ,须及时补充 。蔬菜中的水分 ,是经过多层生物膜过滤的天然 、洁净 、营养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水 。瓜类蔬菜含水量都在90%以上 。所有瓜类蔬菜都具有降低血压 、保护血管的作用 。
(2)多吃凉性蔬菜:吃些凉性蔬菜 ,有利于生津止渴 ,除烦解暑 ,清热泻火 ,排毒通便 。瓜类蔬菜除南瓜属温性外 ,其余如苦瓜 、丝瓜 、黄瓜 、菜瓜 、西瓜 、甜瓜都属于凉性 。番茄 、芹菜 、生菜等都属于凉性蔬菜 。
(3)多吃“杀菌”蔬菜:夏季是人类疾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多发季节 。多吃些“杀菌”蔬菜 ,可预防疾病 。这类蔬菜包括:大蒜 、洋葱 、韭菜 、大葱等 。这些葱蒜类蔬菜中 ,含有丰富的植物广谱杀菌素 ,对各种球菌 、杆菌 、真菌 、病毒有杀灭和抑制作用 。其中 ,作用最突出的是大蒜 ,最好生食 。
同时 ,还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物质:
(1)补充充足维生素 ,如多吃些如西红柿 、青椒 、冬瓜 、西瓜 、杨梅 、甜瓜 、桃 、梨等新鲜果蔬;
(2)补充水和无机盐 ,特别是要注意钾的补充 ,豆类或豆制品 、水果 、蔬菜等都是钾的很好来源 。多吃些清热利湿的食物 ,如西瓜 、苦瓜 、桃 、乌梅 、草莓 、西红柿 、黄瓜等都有较好的消暑作用;
(3)适量地补充蛋白质 ,如鱼 、瘦肉 、蛋 、奶和豆类等都是最佳的优质蛋白 。
看了上面的介绍 ,相信大家应该已经知道了夏至节气应该如何保重自己的身体了吧 ,大家在饮食上以及平时的生活起居上尤其是需要注意的 ,虽然这个时候气温会比较高 ,但是大家最好是少吃特别冷的食物 ,这样的话 ,对肠胃是很不好的 。
夏至是几月几号
刘禹锡曾在四川写过一句“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如果根据节气的特征你能知道此时的刘禹锡描写的就是夏至这个节气中的.场景呢?而这个节气又有着哪些特征呢?因为每个节气在不同年份的时间并不是固定的 ,那么 ,2017年夏至是在什么时候呢?随我一起去看看吧 。
2017年夏至是 几月几号
2017年夏至时间:6月21日 12:24:06 ,农历2017年五月(小)廿七
夏至节气的特征
夏至就是炎热的夏天来临 。
夏至时 ,北斗指向乙 。太阳黄经为90° 。太阳在黄经90°“夏至点”时 ,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 ,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 。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 、黑夜最短的一天 ,从这一天起 ,进入炎热季节 ,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 。所心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 ,意思是太阳运生到最北的一日 。过了夏至 ,太阳逐渐向南移动 ,北半球白昼一天比一天缩短 ,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 。
夏至这天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四川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 。夏至这虽然白昼最长 ,太阳高度角最高 ,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的时候 。因为 ,近地层的热量 ,这时还在继续积蓄 ,并没有达到最多之时 。过了夏至 ,我省盆地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 ,杂草 、病虫迅速滋长蔓延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 ,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 。这时 ,盆地西部雨水量显着增加 ,使入春以来盆地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 ,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 。如有夏旱 ,一般这时可望解除 。近三十年来 ,盆地西部6月下旬出现大范围洪涝的次数虽不多 ,但程度却比较严重 。因此 ,要特别注意作好防洪准备 。夏至节气是盆地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 ,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出现伏旱 。为了增强抗旱能力 ,夺取农业丰收 ,在这些地区 ,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 ,空气对流旺盛 ,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 。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 ,降雨范围小 ,人们称为“夏雨隔田坎” 。
现在知道2017年夏至和2017年夏至日了吧 ,是不是特别容易理解呢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