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奥秘:开普勒 、伽利略与度量天空》是德国作家托马斯·德·帕多瓦(Thomas de Padova)创作的一部科学历史著作 ,中文版由盛世同翻译 ,索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20年10月出版 。该书以17世纪初两位科学巨匠——约翰内斯·开普勒和伽利略·伽利雷的生平与成就为核心 ,探讨了近代天文学与物理学革命的起源 。
核心内容
双星并轨的探索
1609年成为科学史的关键节点:伽利略在威尼斯通过自制望远镜观测星空 ,证实了哥白尼日心说的部分猜想;同在布拉格 ,开普勒则通过数学推演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作者以二人的通信往来为线索 ,揭示了他们虽性格迥异(伽利略注重实验 ,开普勒偏重理论) ,却共同推动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突破 。
例如 ,开普勒通过分析第谷·布拉赫的观测数据 ,提出“火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定律 ,而伽利略则通过望远镜观测到木星的卫星 ,挑战了地心说的权威 。
科学革命的社会背景
书中不仅还原了科学发现的过程 ,还描绘了当时欧洲的宗教冲突(如三十年战争前夕的紧张氛围)与学术竞争 。开普勒作为宫廷数学家 ,需在神圣罗马帝国复杂的政治中周旋;伽利略则因支持日心说遭教会审判 ,二人的命运折射出科学突破与权力博弈的交织 。“度量天空”的隐喻
标题中的“度量天空”既指代开普勒通过数学计算“丈量”行星轨道 ,也象征近代科学对宇宙可测量性的追求 。作者强调 ,这一时期科学家们从依赖哲学思辨转向依赖观测与数学验证 ,奠定了现代科学方法论的基础 。
出版信息
页数:628页
定价:98.00元
装帧:平装
丛书:索•恩(Thorn Bird)系列
ISBN:9787520168601
读者评价与学术意义
该书在豆瓣获得8.4分 ,被誉为“将科学史写得像侦探小说”的佳作 。科技媒体亦称其通过还原历史细节 ,帮助读者理解“宇宙观测如何从神秘主义转向科学实证” 。作者托马斯·德·帕多瓦擅长将复杂理论通俗化 ,其另一部作品《电学革命》同样广受好评 。
补充背景
开普勒与伽利略的成就为后世引力波研究等现代天文学奠基 。例如 ,当代科学家通过脉冲星计时阵列(类似书中“度量天空”的延伸)绘制引力波图谱 ,正是这一科学精神的延续 。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托马斯•德•帕多瓦(Thomas de Padova)1965年生于莱茵河畔诺伊维德(Neuwied am Rhein ,位于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 ,他曾在波恩和博洛尼亚学习物理学和天文学 ,担任《每日镜报》科学栏目编辑至2005年 。他现居柏林 ,职业是自由评论员 ,发表过多部非虚构作品 。2010年 ,《宇宙的奥秘:开普勒 、伽利略与度量天空》在奥地利被评为“自然科学/技术”门类的“年度最佳科学书籍” 。
。
【译者简介】
盛世同 ,生于冷战末年 ,金陵人氏 。观天地 ,品历史 ,问道求真 ,克己爱人 。虽一文不名 ,未改初心;纵一无所成 ,不废鸿志 。尝游泰西 ,现居北京 。
目录 · · · · · ·
引言
第一部分 目光透过望远镜
抛光镜片背后的世界
伽利略如何又一次发明了望远镜
一架数学的登天阶梯
开普勒的月亮之梦
新的宇宙
仰仗目力的伽利略
夜晚为什么会变暗?
开普勒与科学的伟大时刻
志在公侯之堂
伽利略教授成为宫廷哲学家
“让我们嘲笑众人的愚昧吧!”
开普勒热情洋溢的书信所获反响存疑
第二部分 意大利人和德意志人
琉特琴演奏家
伽利雷家中的音乐与数学
“我想要成为神学家”
开普勒的成长之路:从士兵之子到数学教师
试金天平
伽利略追随着阿基米德的足迹
天空与婚姻的秘密
开普勒从恒星中看出了什么
探索真理的伙伴
伽利略 ,秘密的哥白尼主义者
“伽利略 ,鼓足勇气 ,站出来吧!”
开普勒在科学的鲨鱼池中
第三部分 天堂和地狱之间
脑海中的曲线
开普勒如何发现他的行星运动定律
势不可当的崛起
伽利略处于权力中心
悬崖边缘
开普勒的命运年
致开普勒的最后一封信
伽利略和反对哥白尼的教令
不祥的彗星
战争期间:开普勒批判伽利略
分裂的天空
对伽利略的审判与近代宇宙观的诞生
附录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