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商鞅(公元前390~公元前338年) ,战国中期著名政治家 、军事家 。出身于卫国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原是卫君后裔 ,以国为姓 ,故叫卫鞅 ,亦称公孙鞅 ,商鞅是他到秦国后被封于商而得名 。听说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 ,三见秦孝公 ,提出了帝道 、王道 、霸道三种君主之策 。只有霸道得到秦孝公的赞许 ,“行之十年 ,秦民大悦 ,道不拾遗 ,山无盗贼 ,家给人足” 。并成为秦国强盛的根基 。 [4]
商君之法太过刻薄寡恩 ,设连坐之法 ,制定严厉的法律 ,尤其是军功爵制度 ,造成秦国贵族多怨 。公元前338年 ,秦惠文王即位 ,商鞅被处“车裂之刑” 。
词条图册
内容介绍:
《商君书》也称《商君》 、《商子》 ,现存26篇 ,其中2篇有目无书 [1] ,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 ,着重论述了商鞅在当时秦国施行的变法理论和具体措施 。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可能还包括其后学)著作汇编 。
《商君书》论述了“强国弱民” 。例如:《商君书》中有“民弱国强 ,国强民弱 。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朴则强 ,淫则弱 。弱则轨 ,淫则越志 。弱则有用 ,越志则强 。故曰:以强去强者 ,弱;以弱去强者 ,强 。”能够战胜强敌 、称霸天下的国家 ,必须控制本国的人民 ,使之成为“弱民” ,而不是“淫民” 。商鞅认为国家的强势和人民的强势是对立的 。只有使人民顺从法律 、朴实忠厚 ,人民才不易结成强大的力量来对抗国家和君主 ,这样国家才会容易治理 ,君主的地位才会牢固 。但是 ,不要把“弱民”理解成“愚民” 。《商君书》中认为人性本恶 ,必须承认人之恶性 ,治理国家要以恶治善才能使国家强大 。《商君书》中主张重刑轻赏 ,他认为加重刑罚 ,减少奖赏 ,是君主爱护民众 ,民众就会拼命争夺奖赏;增加奖赏 ,减轻刑罚 ,是君主不爱护民众 ,民众就不会为奖赏而拼死奋斗 。
《商君书》作者存在争议 ,如《更法》 、《错法》 、《徕民》等多篇涉及商鞅死后之事 ,显非出自商鞅之手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殆法家流 ,掇鞅余论 ,以成是编”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