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柳红 ,独立学者 。1960年生 ,山西人 ,1982年毕业于上海机械学院 ,工学学士;
198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经济学硕士;现为奥地利维也纳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候选人 。
内容介绍:
1980年代是一个经济学家群体作业 、团队作业 、发挥组合影响的时代 。从空间而言 ,他们的舞台多在北京三里河 、月坛北小街 、皇城根9号院一带;从人物跨度而言 ,上下三代 。
第一代 ,出生于1920年以前 ,几乎都是忠诚于共产主义的“老布尔什维克” 。1949年后 ,是他们怀着后人难以想象的理想 ,参与创建了中国的计划经济制度;又是他们最早觉悟到这是一个没有出路的制度 ,以极大的勇气批判 、改革他们亲手建成的制度 ,像孙冶方 、薛暮桥 、蒋一苇 ,等等 。
第二代 ,出生于1920—1940年 。他们中有的在民国时期上大学 ,接受了西方经济学训练 ,像刘国光 、董辅礽 、高尚全;有的1949年以后入大学 ,以学习《资本论》和苏联政治经济学为主 ,改革开放后 ,得以学习现代经济学 ,像吴敬琏 、赵人伟 。他们年富力强 ,承担起历史使命 ,参与了体制改革 ,也觉悟到经过改革的制度有各种弊端 。他们将学术理念 、国际视野融合 ,承上启下 ,又不可避免地带有深刻的历史局限 。
第三代 ,出生于1940—1960年 ,主体是“老三届” ,当过工人 、农民 、知识青年 ,对中国社会有着深入体察 。1970年代末 ,他们重新获得受教育机会 ,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学以致用之心 ,投入改革洪流 ,风云际会 ,机缘巧合 ,以30岁左右的年纪 ,切入改革核心问题 ,将发自中国社会基层的改革意愿和呐喊转化成政府的文件政策 ,转化成学术理论 ,参与和影响了中国改革 ,在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
三代经济学人为国人接受今天认为的常识付出了极大的心智 。这本书选择1980年代的经济学家群体 ,通过一个一个人物和事件来展现1980年代改革开放的宏大历史画面 ,以及三代经济学人的探索和努力 。
本书曾获《新京报》 、《中华读书报》年度图书 ,入围新浪 、搜狐等媒体年度好书榜 。此次增订新收录《历史之棱镜——莫干山会议三十周年再记》 、《辉煌 ,但是不可持续——解读“五道口”现象》 、《杜润生:好大一棵树》等篇目 ,并有著名经济学家朱嘉明先生新序言《1980年代的“民族记忆”》 ,以及朱嘉明回忆马洪先生的长文《马洪——一位知行合一的经济学家》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