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薄树人文集》由薄树人先生的弟子精心汇编 ,是对先生学术生涯与思想的珍贵记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于2003 年 8 月出版 ,精装本 ,共580页 ,定价88元 。
学术历程:璀璨轨迹
薄树人先生祖籍江苏苏州 ,1934 年 11 月 20 日生于上海 。1952 年 ,他凭借对天文学的热爱 ,考入南京大学天文系天文专业 。1957 年毕业后 ,投身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六十年代 ,他在我国古代恒星观测研究中 ,像一位执着的探索者 ,挖掘着历史深处的天文学奥秘 。与席泽宗先生合作关于中日朝三国古代新星纪录的研究 ,成果斐然 ,在国际学术界广泛传播 ,如璀璨星辰照亮了天文史与现代天文学研究之路 。
不懈耕耘:丰硕成果
七十年代 ,他积极投身“日心地动说在中国”及天文学遗产整理工作 ,如同一位勤劳的园丁 ,精心呵护天文学史这片花园 。八十年代起 ,他主编《中国天文学史》 ,这一巨著成为研究中国天文学史的必读之书 ,凝聚着他对文化遗产整理研究的心血 。创议 、筹划并主编《中国科技典籍通汇·天文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天文史”部分等众多研究成果 ,为天文学史研究添砖加瓦 。
高尚风范:学界楷模
薄树人先生学风严谨扎实 ,对待科学史料如珍视宝藏 ,挖掘整理不遗余力 ,分析研究科学客观 。他为人坦直 ,与学友交流毫无保留 ,倾其所学 。患病期间仍坚守岗位 ,为学术事业奉献至生命最后 ,其道德与文章 ,皆为后世典范 。
问:文集收录内容有哪些? 答:包括先生生前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以及大量未发表的文稿 。
目录 · · · · · ·
总论篇
《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天文卷》叙 1
建国以来天文学史研究的进展和成就 27
Future Researches on Chinese History of Astronomy 36
试探孔孟的科技知识和儒家的科技政策 41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天文学部分评介 48
中国古代关于控制行星运动的力的思想 55
再谈《周髀算经》中的盖天说——纪念钱宝琮先生逝世十五周年 63
从刘歆的数字神秘主义谈起 70
文献篇
试论中国天文学史的文献史料学建设 77
中国古代天文文献的分类 85
东汉到近代中国天文类文献简论 106
经部文献中的天文学史料(之一) 124
经部文献中的天文学史料(之二) 147
经部文献中的天文学史料(之三) 165
《开元占经》——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部奇书 189
观象篇
中国古代的恒星观测 197
中 、朝 、日三国古代的新星纪录及其在射电天文学中的意义 213
蟹状星云是1054年天关客星的遗迹 234
公元1006年超新星及其遗迹 246
论参宿四两千年来的颜色变化 253
关于《晋书·天文志》等书中的大 、小星问题 257
中国古代在天体测量方面的成就 262
中国古星图概要 268
清钦天监档案中的天象记录(上) 290
清钦天监档案中的天象记录(下) 303
古代日食观测模拟实验报告 320
历数篇
《授时历》中的白道交周问题 326
《太初历》和《三统历》 329
《纪元历》解 369
古代历法中的卦气说 448
清代对开普勒方程的研究 455
仪器机构篇
试探有关郭守敬仪器的几个悬案 467
关于马上漏刻的第四第五种推测 474
袁州谯楼研究——我国现存最早的从事时间工作的地方天文台 478
北京古观象台介绍 481
清钦天监人事年表 486
人物篇
司马迁——我国伟大的天文学家 503
试论司马迁的天文学思想 510
近年来天文学史界有关张衡的若干争论 519
张衡 525
郗萌 539
An Outline of Guo Shoujing s Astronomical Work 546
回族先民札马鲁丁的科学贡献 553
徐光启的天文工作 561
清代天文学家王锡阐 579
编后记 589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