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世界是真实的吗》是德国哲学家扬·韦斯特霍夫的短篇哲学著作 ,由大象出版社于2022年推出中文版 。这本书以牛津大学哲学教授的严谨视角 ,带领读者探讨一个看似简单却极其深刻的问题:什么是“真实”?作者从日常经验出发 ,通过一系列引人深思的提问——如“如何确定此刻不是在做梦?”“周围的一切会不会是计算机模拟的虚拟世界?”——挑战读者对现实的基本认知 。书中结合相对论 、脑科学等前沿科学成果 ,揭示了我们感知世界的局限性 ,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重新审视现实本质的哲学之门 。
多学科视角下的真实探讨
韦斯特霍夫在书中构建了一个跨学科的分析框架 ,从哲学 、认知神经科学和物理学三个维度展开对“真实”的探讨 。在哲学层面 ,他梳理了从柏拉图到笛卡尔再到现代怀疑论者的思想脉络 ,展示了人类对真实性的永恒追问;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 ,他揭示了大脑如何主动构建我们的感知体验 ,而非被动接收外部信息;在物理学方面 ,他通过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理论 ,挑战了我们对时间 、空间和物质的传统理解 。这种多维度的分析不仅让读者看到问题的复杂性 ,也展示了不同学科在解答同一问题时的独特视角和方法论 。
现实意义与思维启发
在这个信息爆炸 、虚拟与现实界限日益模糊的时代 ,这本书的价值显得尤为突出 。它不仅帮助读者理解科学前沿对传统实在观的冲击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种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 ,读者会意识到我们对“真实”的判断可能远比想象中脆弱 ,这种认知上的谦逊对于在复杂世界中保持清醒至关重要 。无论是哲学爱好者 、科学迷 ,还是每一个对世界本质好奇的普通读者 ,都能从这本书中获得智力上的刺激和思想上的启发 。它不仅是一本科普读物 ,更是一次思维方式的革新训练 。
相关问答
问:这本书适合没有哲学基础的读者吗? 答:非常适合 。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解释复杂的哲学概念 ,即使没有哲学背景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并享受思考的乐趣 。 问:书中提到的“模拟世界假说”有科学依据吗? 答:这个假说目前仍是哲学和理论物理学中的推测性观点 ,虽然有一些理论支持 ,但尚未被科学证实 。书中会客观呈现各种观点的论据和局限 。 问:阅读这本书能带来什么实际帮助? 答:它能帮助你培养批判性思维 ,提高对信息真实性的辨别能力 ,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保持开放而审慎的态度 ,这些能力在信息时代尤为重要 。
作者简介 · · · · · ·
[德]扬•韦斯特霍夫(Jan Westerhoff )
剑桥大学哲学博士 ,牛津大学神学与宗教学院哲学教授 ,主要研究语言哲学 、形而上学 、亚洲哲学 。著有《真实世界并不存在》《幻觉十二例》《印度佛教哲学的黄金时代》等 。
译者简介:
王师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博士 ,师从陈嘉映教授 ,现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译有《哲人的无知》《知识论当代论争》《古希腊政治的起源》等 。
目录 · · · · · ·
第一章 梦境与虚拟世界
第二章 物质是真实的吗?
第三章 人格是真实的吗?
第四章 时间是真实的吗?
结 语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