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之境》是英国作家罗伯特·麦克法伦的一部自然文学经典 ,由新经典文化引进 ,文汇出版社出版 。书中 ,麦克法伦以细腻的笔触记录了自己寻找荒野的旅程 。从威尔士的海滩到苏格兰的红峰 ,从埃塞克斯的盐沼到多塞特的陷路 ,他攀援 、漫步 、游泳 ,夜宿悬崖与深林 ,将历史 、记忆与风景交织成一幅荒野文学地图 。他不仅探索地理上的荒野 ,更带领读者重新审视日常中的野性——刺出公路的杂草 、郊外的林地 、工位上的落日 ,甚至俯身观察的蚁群 。通过这些行走与书写 ,麦克法伦让我们意识到 ,荒野并非遥不可及 ,它就存在于我们每一个温柔注视当下的瞬间 。
书籍核心内容
本书以麦克法伦的行走轨迹为线索 ,串联起他对荒野的多元探索 。他抛开传统地图 ,深入未被标记的空白地带 ,在巨壑深谷中寻找野性 。每一章都是一次脱离人类视角的旅程:他在孤岛寻觅隐士居所 ,在海岬发现战争遗骸 ,跟随野鹿足迹进入森林 。麦克法伦的写作融合了地理学 、历史学和人类学视角 ,将自然景观与人文记忆巧妙结合 。他不仅描绘荒野的壮美 ,更揭示其与人类文明的深层联系 。最终 ,当他回到起点——那棵山毛榉树时 ,远方的都市夜景也因他的视角转变而焕发野性光芒 ,完成了从寻找荒野到发现荒野无处不在的哲学升华 。
推荐理由与阅读价值
《荒野之境》不仅是一部自然文学作品 ,更是一场唤醒感官与想象力的精神之旅 。麦克法伦以诗意的语言和敏锐的观察力 ,打破了现代人对荒野的刻板认知 ,让我们重新发现身边的野性之美 。对于都市中感到疲惫的读者 ,这本书提供了一种逃离与回归的方式——逃离钢筋水泥的禁锢 ,回归对自然的原始感知 。同时 ,书中对历史 、记忆与风景的交织书写 ,也为读者提供了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视角 。无论你是自然爱好者 、文学读者 ,还是渴望在快节奏生活中寻找宁静的人 ,这本书都能带给你深刻的启发与感动 。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这本书与其他自然文学作品有何不同? 答:麦克法伦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将地理探索 、历史记忆与哲学思考融为一体 ,不仅描写荒野的物理形态 ,更挖掘其文化内涵 。他的写作兼具科学严谨性与文学诗意 ,让读者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 ,也能思考人类与荒野的深层关系 。 问:书中提到的荒野是否仅限于偏远地区? 答:并非如此 。麦克法伦强调荒野无处不在 ,它可能存在于郊外的林地 、城市角落的杂草 ,甚至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 。他通过自己的旅程证明 ,荒野不仅是地理概念 ,更是一种感知世界的方式 。 问:这本书适合什么样的读者? 答:适合喜欢自然文学 、户外探险的读者 ,以及对现代生活感到疲惫 、渴望重新连接自然的人群 。同时 ,对历史 、地理和哲学感兴趣的读者也能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与启发 。
作者简介 · · · · · ·
罗伯特·麦克法伦(Robert Macfarlane)
英国作家 、学者 。剑桥大学文学与环境人文学教授 ,英国皇家文学学会会员 。
他以行走滋养书写 ,步履不停 ,笔耕不辍 ,横跨九年创作出“行走文学三部曲”《念念远山》《荒野之境》《古道》 ,获得萨默塞特·毛姆文学奖 、爱德华·斯坦福旅行文学奖等奖项 。近作《深时之旅》获得英国温赖特奖 、美国国家户外图书奖 ,被《纽约时报》《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等近二十家机构评为年度好书 。
麦克法伦将当代旅行写作推向新的高度 ,被文学杂志《格兰塔》前主编誉为“当代最好的行走文学作家” 。2013年 ,他成为最年轻的布克奖评委会主席 。
·
王如菲
南京大学英文系硕士 、译者 、出版从业者 ,译有《深时之旅》《荒野之境》《生活的代价》 。
目录 · · · · · ·
第二章 岛屿
第三章 峡谷
第四章 沼泽
第五章 森林
第六章 河口
第七章 海角
第八章 山峰
第九章 坟墓
第十章 山峦
第十一章 沉陷之路
第十二章 风暴海滩
第十三章 盐沼
第十四章 突岩
第十五章 山毛榉树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