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辑录了佛家精品故事500余则 ,通过这些故事 ,能击碎头脑中许多牢不可破的观念障碍 ,获得一种全新的观察世界 、观察人生 、观察生活的视野 ,提炼一种更积极的处世态度 ,因而做人更有格调 ,做事境界更高 。
佛教从汉末传于中国 ,至唐朝达到鼎盛 。唐太宗李世民特别重视佛教 ,将它的地位置于儒教之前 ,并提供巨额资金 ,调集全国佛教界的精英人士 ,全力支持玄奘法师完成了佛经翻译工作 。
女皇武则天登基后 ,更是信重佛教 ,竞不惜万金之躯 ,以弟子礼 ,跪迎神秀 、慧安等高僧 。由于历代君王推重 、礼敬佛法僧“三宝” ,所以唐朝的政治家 、文学家 、艺术家大都精通佛法 ,如王维 、白居易 、刘禹锡等 ,虽是俗家弟子 ,悟境不在一般高僧之下 。
内容介绍:
他们的艺术成就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从佛经中汲取的灵感 。他们将禅的空灵和诗的意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铸就了各自艺术生命的辉煌 。不仅文人学佛 ,高僧也同样学文 ,所以大唐二百余年 ,涌现了众多诗僧 、画僧 ,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佳作 。
至宋代 ,佛教不及唐朝鼎盛 ,但佛家文化仍很繁荣 ,文人学佛 、高僧习文的风气仍上追前代 ,如欧阳修 、苏东坡 、黄庭坚 、王安石等大文学家 、政治家 ,都精通佛学 ,并跟高僧们酬诗说偈 、论佛斗禅 ,过从甚密 。不仅如此 ,影响明清六百余年的理学 ,也是在大量吸收佛家思想的基础上创立的 ,理学的几位主要代表人物 ,如周敦颐 、程颢 、程颐 、王守仁 、朱熹等 ,无不精通佛理 。
到明清时期 ,佛教开始逐渐式微 。至今 ,真正懂得佛家文化的人已经很少了 。
一种值得王维 、白居易 、欧阳修 、苏东坡等大才子终生喜好的文化 ,自然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一无是处 。实际上 ,真正精通佛法的人 ,观念障碍远比常人少 ,智慧则远比常人圆融 ,因而做人做事的境界更高 ,创新能力也更强 。
对当代中国人来说 ,读书条件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好 ,获得书籍的便利程度更是远胜于以前任何时代 ,如果不学一点佛家文化 ,就像看着一座宝山而不识一样 ,是一件很遗憾的事 。
本书辑录了佛家精品故事500余则 ,通过这些故事 ,大致可以了解佛家的基本思想及修行方法 ,可以了解佛教在中国传承的大致脉络 ,可以了解将佛理运用于生活实践的基本方法 ,当然 ,更重要的是 ,通过这些故事 ,能击碎头脑中许多牢不可破的观念障碍 ,获得一种全新的观察世界 、观察人生 、观察生活的视野 ,提炼一种更积极的处世态度 ,因而做人更有格调 ,做事境界更高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