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钦伦秀 ,男 ,博士 ,外科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现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助理兼外科主任 ,复旦大学肿瘤转移研究所所长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教育部“肝癌转移复发机制与防治策略创新团队”带头人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首席科学家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为国际肝癌学会(ILCA)创始会员 、国家自然基金委医学部专家组成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上海医学会肿瘤靶分子专科委员会主任委员 、武汉大学肿瘤生物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Clin Exp Metastasis , Chin Med J 等14本杂志编委 。
主要从事肝胆外科临床工作和肿瘤转移复发研究工作 。每年手术治疗肝胆肿瘤病人约500例(包括半肝 、三叶切除 ,肝尾状叶肿瘤 ,肝门胆管癌等各种高难度复杂手术) ,肝移植近百例 。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肝癌项目(课题负责人)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 、863及国家自然基金国际合作重大项目等多项课题 。发表SCI论文116篇 ,包括Hepatology , Gut , Cancer Res , Oncogene , Clin Cancer Res , New Engl J Med , Science , Nat Med , Cancer Cell 等 。主编专著《肿瘤的分子诊断与预测》(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4) ,为《现代肿瘤学》(第三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和《肝癌转移复发的基础与临床》(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3)等2本专著的副主编;参与7本专著的编写(包括Cancer Metastasis 等3本英文专著) 。
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0) 、上海市科技精英(2013) 、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2010) 、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009) 、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07)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 、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等多项奖励 。先后20余次在国际学术会议 、30余次在国内学术会议作特邀报告 。任3届“全国肿瘤转移学术大会”主席 、“首届东方肿瘤分子诊断与治疗学术大会”主席 ,并带领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与国际肿瘤转移研究学会(MRS)联合举办两届“国际肿瘤转移学术大会” 。
内容介绍:
全书分为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两个部分 。基础研究部分从遗传学 、肿瘤细胞生物学特征 、细胞外间质 、微环境与全身因素等多个角度系统阐述了肿瘤转移的复杂过程 、调控机制及其对肿瘤转移防治的潜在临床价值;特别强调了肿瘤与宿主的遗传与表观遗传特征 、细胞休眠与凋亡 、上皮-间质转化 、器官特异性转移与转移前壁龛 、微环境炎症反应等近年备受关注的热点研究领域的进展;还介绍了肿瘤转移研究的常用模型与工具 。临床研究部分系统介绍了19种常见肿瘤转移的诊断与治疗研究现状 ,肿瘤转移的诊断与治疗新技术和新策略的探索 ,特别是蛋白质组学 、循环肿瘤细胞和分子显像等诊断新技术 ,以及纳米技术 、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等抗转移新策略 。相信本书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肿瘤转移的基础研究现状及临床诊疗研究的趋势 ,对肿瘤转移研究与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
目录介绍:
第一篇 基础研究
1基础研究概述
2肿瘤转移研究模型与工具
2.1肿瘤转移的动物模型
2.2果蝇和斑马鱼:肿瘤转移的遗传模型
2.3计算模型
2.4活体显微镜显示肿瘤侵袭转移
3基因与遗传学
3.1肿瘤转移促进基因
3.2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3.3决定器官特异性转移的间质细胞衍生因子
3.4转移基因:表观遗传学
3.5转移潜能的宿主决定因素:种系变异及其他
3.6老龄化和细胞衰老对肿瘤转移的影响
4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4.1上皮间质转化的连续过程
4.2细胞的凋亡 、失巢凋亡与衰老
4.3转移的低效性和肿瘤休眠
5细胞外间质 、微环境与全身因素
5.1在肿瘤转移过程中炎症的作用
5.2肿瘤侵袭和转移中的蛋白水解级联反应
5.3肿瘤侵袭和转移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的作用
5.4细胞来源的微泡与肿瘤转移
5.5探索肿瘤转移的最初步骤:转移前壁龛
5.6生长调控通路对转移的器官选择
5.7器官特异性转移的决定因素
5.8肿瘤转移过程中uPAuPAR系统的功能及表达
5.9淋巴管:肿瘤转移的路径
第二篇 临床研究
6临床研究概述
7常见类型肿瘤的转移
7.1肉瘤
7.2神经母细胞瘤
7.3视网膜母细胞瘤
7.4原发性脑肿瘤与脑转移瘤
7.5头颈部肿瘤转移
7.6转移性皮肤黑色素瘤的治疗策略
7.7胃癌转移
7.8胰腺癌转移
7.9原发性肝癌转移
7.10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诊治进展
7.11肺癌转移
7.12转移性甲状腺癌:评估与治疗
7.13转移性肾细胞癌
7.14膀胱癌转移
7.15骨髓瘤和淋巴瘤的骨并发症
7.16乳腺癌转移
7.17妇科恶性肿瘤
7.18前列腺癌转移:有关生物学与治疗学的思考
7.19转移性睾丸癌的生物学与治疗
8肿瘤转移的诊断新技术
8.1蛋白质组学在肿瘤转移诊断与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
8.2循环和播散肿瘤细胞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8.3淋巴作图与前哨淋巴结活检
8.4分子成像与肿瘤转移
9肿瘤转移的治疗进展
9.1恶性肿瘤骨骼健康的保护及骨转移并发症
9.2血小板和凝血酶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9.3纳米技术为肿瘤研究和治疗带来巨大希望
9.4节律性化疗治疗转移性疾病:从临床前研究到临床试验
9.5免疫治疗
9.6肿瘤侵袭与转移靶向药物的发现与发展
9.7放疗在治疗转移性肿瘤中的作用
9.8转移抑制剂临床试验展望
索引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