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埃德?扬是《大西洋月刊》的科学记者 ,目前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工作 。他的作品还常见于《美国国家地理》《纽约客》《连线》《自然》《新科学家》和《科学美国人》等众多科学媒体 。他因出色的生物医学报道和生命科学传播工作 ,于2016年分别荣获迈克尔?E. 德贝基新闻奖和拜伦?H. 瓦克斯曼奖等 。
尼克?莱恩:演化生物学家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 。他的研究方向为演化生物学与生物能量学 ,聚焦于生命的起源与复杂细胞的演化 。他还是伦敦大学学院线粒体研究学会的创始成员 ,也是生命起源研究计划的项目领头人 。2010年 ,他以《生命的跃升》荣获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 。尼克本人因为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上的卓越贡献 ,于2015年荣获英国生物化学学会奖 。他不仅深耕自己的学术研究领域 ,还孜孜不倦地参与公众科学普及 。2016年 ,尼克因为在科学传播上的深入付出而荣获英国皇家学会迈克尔?法拉第奖章 。
马伦?霍格兰 ,美国生物化学家 ,其对生物学的最大贡献是发现了转运RNA(tRNA)和氨基酸活化机制 ,帮助构建了遗传学的基础 。他曾两次被提名诺贝尔奖 ,并于1976年获得富兰克林生命科学奖章 。此外 ,他还是一个很有天赋的木头雕刻家 。
内容介绍:
《生命的成形》
我们如何从一颗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人体 ,“我”到底从何而来?英国解剖学教授杰米?A. 戴维斯汇集了人类胚胎发育近年来的重要研究进展 ,综合了演化生物学 、胚胎学 、新生儿科学 、遗传学 、生理学 、免疫学 、畸形学等多学科领域的发现 ,既有经典认知也有前沿革新 ,以“适应性自组织”为核心逻辑 ,为我们清晰地描述了从微观分子到宏观形体等方方面面的发育过程与原理 。不仅如此 ,作者还引入了数学 、物理学 、控制论等抽象思维 ,从拓扑学等角度来思考:完整的发育是如何实现的?人为什么会发育出现在的种种生理机制与形态?受到损伤之后再修复 、罹患疾病之后再康复——我们又如何可以从发育的角度去重新认识人体机能的种种局限与可能?
《我包罗万象》
在人类的生活史中 ,微生物常常隐而不现 ,只有当我们被因它们而起的疾病击倒时 ,才猛然意识到微生物的存在 。因此 ,人们常常给微生物冠以恶棍之名 ,直到今天仍然容易谈菌色变 。可事实上 ,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 ,微生物不仅从未缺席 ,而且必不可少 。放眼万物 ,斑头雁迁徙飞跃喜马拉雅山时带着微生物 ,象海豹潜入深海时也携有微生物 。当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登上月球时 ,他们踏出的一小步既是人类的一大步 ,也是微生物的一大步 。
本书将带领我们以“微生物之眼”重新认识生命体之间的共生关系 。在每个自成“动物园”的人体之上 ,微生物能塑造器官 、防御疾病 、消化食物 、驯化免疫系统 、指导行为 ,并赋予我们各种神奇的能力 。
《复杂生命的起源》
地球生命在地球形成约5亿年后就已出现 ,然而在这之后的20亿年内 ,生命一直停滞在简单的细菌水平 。在大约20亿~15亿年前 ,一种拥有精细内部结构和空前能量代谢水平的复杂细胞一跃而出 。在40亿年的漫长岁月中 ,从简单的细菌到令人敬畏的复杂生命 ,这样的演化飞跃事件为何只发生了一次?生物化学家尼克?莱恩从生物能量角度 ,交给了我们一把有望解开生物起源之谜的钥匙 。怪异的生物能量生产机制从各方面限制了细胞 ,而一次罕见的一个细菌入住到一个古菌体内的内共生事件 ,打破了这些限制 ,使得复杂细胞的演化成为可能 。我们在演化过程中取舍权衡生殖力和年轻时的健康 ,换来衰老和罹患疾病的代价 。生命的起源 、人类的健康乃至生死 ,都可以从能量角度重新发问 。
《生命的运作方式》
一个生物学家 ,一个画家 ,因为对生命有着同样的痴迷 ,所以产生了这本科学与艺术结合的杰作 。本书从微观角度逐级向上延伸 ,结构层级递进 ,从原子到分子 ,从个体到群体 ,解释了宏观生命的运作原理和不同生物的本质 ,体现了自然世界的同一性 。搭配幽默风趣的漫画帮助解说 ,让读者可以更轻松地理解生命的运作方式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